坚持生态优先
“一廊”是新发展格局的绿色生态屏障夏季的中午,烈日悬空,*冈河樟溪镇英粉村段的河水清澈见底,鱼儿成群。沿着*冈河顺流而下,河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碧绿如玉。饶平县樟溪镇英粉村。余秋松摄绿色,不仅是*冈河的底色,也将成为*冈河生态廊道建设最重要的底色。相关规划中,*冈河生态廊道将被打造为潮州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潮州独特的生态景观带。对此,陈跃庆解释说:“既然定位为生态廊道,当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冈河作为饶平县的母亲河,此前部分河段却因污水直排、非法养殖畜禽牛蛙、乱搭乱建等情况导致污染严重,形成黑臭水体。年6月,《潮州市*冈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发布施行。此后,饶平县加大力度对*冈河开展系列综合整治,一串串数字显示了该县对*冈河水环境治理的力度与决心——仅年,饶平县共投入资金约万元,清淤疏浚河道条,累计清理淤泥近4万吨;全县家畜禽养殖场(户)全部完成清理整治,排查禁养区内家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生活垃圾渗滤液得到妥善收集处理……如今,距离《条例》实施已过去3年,*冈河水环境保护工作还在继续推进,而治理成效已逐步显现:数据显示,年*冈河流域4个地表水重点考核断面优良率达%。其中,*冈河国控凤江桥断面水质全年平均值达到Ⅱ类水质保护目标,今年1—3月都是Ⅱ类水质,历史少有。当下,为打造*冈河生态廊道,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只是重点工作之一。沿着*冈河,还有更多沿线景观和生态保护区正在加快建设,旨在进一步巩固提升水资源保障和水污染防治成果。其中,在*冈河第二水厂至汕汾高速公路桥段,总长度约米的“万里碧道”工程已完成挡土墙建设,其附近的河滩公园等景观设施也在有序推进。工程于去年7月开工,预计将于今年10月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建成后的碧道将集滨河休闲长廊、河滩公园、休闲广场、文化驿站等景观于一体,既助推*冈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也为周边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体闲场所。“接下来,我们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把*冈河生态廊道打造成为撑起‘一城一廊一海湾’饶平发展新格局的绿色生态屏障。”陈跃庆称,未来,饶平县在*冈河生态保护与治理方面还有更多“大动作”。饶平县第二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郑淼鑫摄饶平县供水管网工程。郑淼鑫摄一方面,饶平县将坚持保护为上,推进*冈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全面排查和清理整治城镇黑臭水体,同时开展新一轮绿化饶平大行动,积极创建“森林小镇”“森林乡村”和“森林公园”。此外,饶平县还将强力整治农村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海滩涂海岸线污染整治,持续巩固牛蛙养殖和海域违规吊养整治成效。另一方面,饶平县将加快推进*冈河流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确保生态治理有力有效。其中包括构建全面的环境监测体系,即聚焦大气、水、土壤3个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构建完备的环境监察体系,即加快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冈河流域上下游监管体系,加强环境监察队伍建设和执法力度,完善环境监管执法责任体系和环境监管执法长效机制。坚持绿色发展“一廊”是饶平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抓手绿色发展是饶平县构建*冈河生态廊道的基本原则之一。在陈跃庆看来,“*冈河生态廊道要实现绿色发展,还需要有现代农业来支撑。”依山傍海的饶平县一直以来是农业大县,沿河向东南直至入海,会穿过岭头单丛茶、浮滨狮头鹅、浮山青柿、大澳珠蚶等特色农产品、水产品产区。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饶平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1亿元,占潮州全市一半以上,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如今,要推动农业现代化,饶平县不仅有坚实的产业基础,还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势头。近年来,饶平县充分发挥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效益农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已形成岭头单丛茶、海水养殖、深水网箱、铁皮石斛等特色产业基地。其中,柘林湾金航深水网箱养殖基地被认定为全国首家深水网箱养殖海水鱼供港基地;新丰铁皮石斛生产基地被授予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此外,饶平县还连续获评“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国家海域管理示范区”“中国最大海水网箱养殖基地之一”“广东省水产品生产先进县”。与此同时,全县农业经营主体也在快速增长。据统计,年,饶平县农业龙头企业增至43家,合作社增至家。未来,饶平将如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今年3月,《饶平县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三年行动(—)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印发。《方案》提出了未来3年的目标任务,其中到年,将力争全县农业基础全面稳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初步形成,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饶平加快发展现代化水产养殖产业。陈树洁摄为此,《方案》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化水产养殖产业和特色优势种植业,加快推进畜牧业高效发展模式,并对各特色产业定下具体目标:力争到年,工业化循环水养殖产值约50亿元,标准化池塘养殖产值约60亿元,茶叶种植经济产值达35亿元,狮头鹅年出栏达到万羽……陈跃庆表示,饶平县将坚持农业先行,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三年行动计划,为*冈河生态廊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来看,饶平县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数字农业、对外农业,做大做强岭头单丛茶、水产、畜禽、水果、南药种养殖等特色农业,以5个省级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支撑,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争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同时,饶平县将建立农业绿色生产体系,以推进农用地集中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此外,将探索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开发利用乡土树种,形成“特产优势”,推动盆景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栽培、集约化经营;加快畜禽及畜禽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盐焗鸡、盐焗鸡蛋、牛肉丸等休闲食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人文底蕴“一廊”是饶平“文脉河”的最佳载体人类社会文明源起于河流文化,文化是城市河流保护治理的底蕴。可以说,*冈河生态廊道建设的另一个落脚点就是文化。要建设好*冈河生态廊道,打造成一条“文脉河”,就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讲好*冈河故事。讲好饶平故事,必须要有载体。如果以生态廊道作为纽带互相连接起来,实施*冈河旅游精品工程,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课题,就能实现既有厚重历史、又有时代价值,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目的。梳理饶平漫长的历史“文脉”不难发现,该县红色文化、浮滨文化、潮州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其中,浮滨文化最鲜为人知,尤其值得挖掘。据载,饶平是“浮滨文化”的最初发源地。年,考古工作者在饶平县浮滨塔仔金山、联饶顶大埔山清理了21座土坑竖穴墓,出土遗物达余件,其年代约在商代中后期至西周前期。同类的器物在粤东和闽西南相继都有发现,但饶平县发现的比较集中和成套。上世纪八80年代,考古学者将在这一区域范围内出土的同类器物,命名为“浮滨文化”。饶平“浮滨文化”的发现,对研究百越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推进*冈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和挖掘*冈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出发,未来,饶平县将系统化、整体性推进本土文化建设,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从推进*冈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和挖掘*冈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出发,讲好*冈河故事,擦亮*冈河符号,把*冈河打造成传承历史的文脉河。茂芝会议旧址——全德学校。余秋松摄一方面,饶平县将依托上饶“茂芝会议”旧址、古驿道、永善村、蓝屋村等红色文化资源,完善饶平县农民自卫*训练班旧址和新丰余登仁纪念馆,形成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县内外*建学习活动,学生课外红色教育等,弘扬宣传“饶平红色文化精神”,打造红色文化旅游胜地。另一方面,饶平县将依托饶平北部山区的上饶、饶洋、新丰、建饶4镇传统客家文化优势,加强客家土楼的保护和开发,着力打造具有客家文化优势的永善村、蓝屋村,优化村落环境,发展客家特色乡村民宿;加强与梅州等地的互动,共同打造客家文化旅游体验产品;加强与大埔县各旅行社的联系和交流,推进旅行社大力推广饶平北部山区的客家文化资源点。此外,饶平县还将持续做好茶文化旅游体验,打造好浮滨文化及张竞生文化两张文化名片。依托坪溪茶田茶叶生产基地、观茶亭、双髻娘山、坪溪水库、坪溪温泉、岭头村等资源,深入挖掘岭头单丛的茶文化,围绕“茶+”发展定位,突出“茶文化旅游”主题,全面推进茶园风光旅游、茶文化体验、休闲康养接待、农产品购物建设,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按照《饶平县浮滨镇坪溪茶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将坪溪茶谷打造成为集农、文、旅于一身的综合休闲旅游园区。要把*冈河打造成一条幸福河,建设*冈河生态廊道正当其时。生态廊道建设在*河沿岸形成生态屏障的同时,也为饶平北部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确保北部居民留得住、能致富。生态廊道建设也正是对“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原则的具体实践,对国土绿化、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硬指标方面会有很大提升,更会对人们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自觉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其影响,必将深远且长久。信息来源:南方+往期精选
一、速看!中山公园改造最新进展
二、福利!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快来申报领取啦~
三、这笔钱又涨了!惠及饶平两万多人
四、钱东高堂即将有新水源了!速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