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宋嘉莉孟令鑫彭琬琰
编辑
宋嘉莉孟令鑫彭琬琰
责任编辑
李勇平
/前言/
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彭琬琰老师指导的《民俗玩具创新设计》课程于年12月底顺利结课。承接年11初河源市实地调研考察,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同学在后续的IP设计,创意周边,及在河源市相关文化部门支持下现场当地售卖展示。
/课程/
《民俗玩具创新设计》
/指导老师/
彭琬琰
/初次调研/
年11月初,《民俗玩具创新设计》课程对接河源市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的取材需要,广东财经艺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的学生们在彭琬琰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河源市展开了为期2天的课程实地调研考察,成员有16产品设计系何钧浩、杜芸萱、宋嘉莉、麦巧华、张任权、宋登科、焦子健、孟令鑫、冯心瑶。与河源市文化局,河源市和平县文化馆,非遗中心衔接,对河源当地非遗、建筑、民艺、食品展开了多元的调查,梳理多项当地民俗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
/调研梳理/
从河源实地调研之后,在图书馆的研讨室内进行热烈讨论。针对本项目涉及的河源地区,团队进行了初步的地方性知识基础研究和样本采集:涵盖河源市非遗、出土文物、美食与农耕、民俗与礼俗、山歌与童谣、传说与历史等各方面的资料整理,河源地方知识地图已初见雏形。
主IP形象猫头狮,作为河源客家独特的舞狮形象,反映了客家人重农和迁徙民系的特点。了解到河源的猫头狮的故事与西游记息息相关,舞狮的活动滑稽生活化,那么我们在头脑风暴制定方案的时候,明确指出我们也可以做一项河源的西游记这样的设定,也就确定了主题为《河之源狮游记》。
由于河源的非遗文化非常多,通过初次调研与河源方讨论的结果,我们选定了五项非遗形象进行深入挖掘,分别是:猫头狮、酿豆腐、忠信花灯、泥鸡木鱼、凳板龙。
而每个形象也是有内涵丰富的本土故事与精神特质,根据形象故事与特质,为每个形象指定了一个职能,这个职能是负责在整个世界观内传递相关的知识。
/IP形象设计/
基于前期与当地非遗文化“面对面”的接触,同学对前期的调研进行详细的剖析总结并再设计。分组别进行“河源非遗五神”IP设计,在五周的时间内多次设计更迭。
/IP定稿/
经过每组同学每人4稿以上的形象设计,最终定稿。
猫头狮泥鸡木鱼
忠信花灯
凳板龙
酿豆腐
酿苦瓜
酿辣椒
酿香菇
纹饰
/创意文创产品设计打板与制作/
为对接河源万绿湖马拉松起跑点的创意市集,让我们的IP形象得以在河源本地进行宣传和呈现,围绕河源本地及马拉松参赛者的人群需求、可接受价格以及考虑到小批量的打版成本,同学对各自的选题方向进行深入,在外形与功能性上进行延展,并进行打版制作,测评迭代。从手机壳T恤等文创产品到针对儿童的手工创意DIY玩具。
客家酿一切轻泥体验套装
客家酿一切胸章及挎包
客家酿一切胸章及挎包
客家酿一切钥匙扣
客家酿一切胸章及挎
猫头狮帆布包
猫头狮鼠标垫
猫头狮新年红包
猫头狮新年明信片
凳板龙纸膜玩具套装
猫头狮水晶小夜灯
客家方言手机壳
泥鸡木鱼及猫头狮小圆镜子
定制款礼盒
定价、出货统计、支付及结算规划等摆摊准备
/摆摊贩卖/
正值年河源万绿湖国际马拉松举办,有机会参与当地河源客家文化宣传集市,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的同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版块进行展示售卖。在展区分为两个版块:售卖区与DIY手工体验区。在系统的视觉体系设计下的IP展示与多种的文化衍生品的展览吸引了大量的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
各年龄层河源市民的支持
/总结/
到河源科技文化宣传集市进行摆摊人员
此次非常有幸参与到河源市民俗文化的整个流程,从前期与河源文化部门的接洽,到调研过程中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与了解,到中期进行IP设计制定方案,与团队进行头脑风暴,填充细节,完成概念设计,产生的多个潜在设计方案再回馈给河源方,等待进一步筛选,最终选定的概念。
根据需要的尺寸和规格开始细化设计,同时与生产、物流进行沟通,确保生产与供给切实可行,在这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销售、成本、交通以及后续的处理,以及后期到河源进行摆摊销售环节。
这一整套流程下来让我们体会到一次非常丰富的课程,也为即将毕业的大四产品系同学提供了一个深入市场一线的实践平台,亲身参与到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大大提高了成果落地的转换能力。为这次《民俗玩具创新设计》课程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此外感谢河源公共文化学会对此次实践课程大力支持与认可。至此,本次“探索河源市非遗文化”之旅圆满完成!
狮贺新春!预祝大家春节快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