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年10月,王震上任八路军师旅旅长。很快,求贤若渴的他在旅里颁布了规定:
凡是初、高中毕业生入伍者,在连队锻炼一段时间后,即委任适当的职务。
不过,王震还是觉得不够。几天后,他去师里开会,会后他向师长贺龙申请:“能不能给我些人?”
贺龙笑着问他:“胡子,你胃口不小啊,旅一万多人,你还嫌少?”
王震也乐呵呵地回答他:
“我想要些读书识字的知识分子,让他们向部队传授文化知识。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昧的军队,打不败日本帝国主义,这不是咱们常说的吗?”
贺龙
贺龙明白了,王震这是想要些高学历人才。这时,他满是深意地看向旁边的政委关向应:“向应,既然这样,就‘天作之合’吧。”
王震一头雾水,疑惑地看向贺龙。贺龙解释道:
“前几天有几个从太原来的学生准备分配工作,既然你诚心要求,我可以优先分配给你们旅。其中有个同志叫王季青,是北京大学的女学生,才貌双全,工作能力也很强。”
已经29岁的王震立刻明白了贺龙的意思,他对这事没啥抗拒,同意先接触看看。
王震
王季青与王震结婚
贺龙眼光确实不错,王季青是非常优秀的女孩。年,她出生于沈阳一个小商业资本家家庭。
东北沦陷后,她跟着国民党东北军中供职的哥哥来到北平,进入北师大附中就读,后考入北平大学历史系。
年“一二九”运动中,王季青和千千万万个爱国学生一起,参加了反帝爱国斗争。
年4月,她在北大校友刘居英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北平地下党组织的联络员。
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党组织撤离了所有在北平公开参加过抗日活动的同志们,于是,王季青跟着战友们,于9月中旬来到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
之后,她被分配到八路军师。
贺龙和王季青
其实,王季青在前往山西岢岚县城师师部的路上,就曾见过王震。当时,他正和贺龙、关向应、萧克坐在一起谈笑风生,英姿飒爽的样子给王季青留下深刻印象。
来到师后,王季青被分配到民运部工作,负责扩兵任务。相处久了,漂亮又能干的王季青得到贺龙和关向应的赏识,他们不约而同地考虑起王季青的大事。
没想到,王震正好来师要人,这么一赶,贺龙觉得这俩人郎才女貌还挺合适,于是,他向王季青征求了意见。
王季青只见过王震那一次,可他的大名却早有耳闻。王震20来岁在家乡拉起队伍闹革命,是湘赣苏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当过红六军团的政委,是贺龙手下的一员骁将,旅能有如此威名,与他这个旅长可是分不开的。
王季青红着脸点点头。既然双方都愿意,贺龙便安排了一次见面。
关向应
那天,王震身穿一身瓦灰色军装,腰间系着宽大的牛皮腰带,腿上扎着绑带,骑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来到师部。
贺龙、关向应、王季青等在门口迎接,王震潇洒地从马鞍上跳下来,快步走到几人面前,看见王季青,他立正敬了个礼。
贺龙和关向应露出善意的微笑,王震脸红了,他认真看了王季青一眼,王季青也挂着微笑看了王震一眼。
之后,贺龙开门见山地说:“怎么样,都老大不小了,我看你们一文一武,蛮般配的呢。”
王震摘下帽子,挠挠泛青的头皮:“我今年都29了。”
王季青不说话,只是笑,贺龙征求她的意见:“要不要对我们这位旅长做进一步考察?”
“组织上已经考察他这么多年了,用得着我考察吗?”
一听这话,贺龙就知道两个年轻人看对眼了,他哈哈大笑:“那好,我来做红娘。”
就这样,王季青和王震确定了关系。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在岢岚河畔一家简陋的农舍举行了婚礼。主持人是贺龙,他说王震和王季青两人,是“志同道合一见如故,才有的这战场上的罗曼蒂克。”
王震没这么文绉绉,他大大咧咧地说:“什么罗曼蒂克,这叫速战速决。”
晚上,王震和王季青躺着聊天。王季青说了自己的家世,还有弃笔投戎的一腔挚诚,王震很感慨:
“就凭你一个大学生,女同志,不辞劳苦地来抗日前线,这就很不简单了,嘿嘿,这是我们最大的缘分。”
为王震牵肠挂肚
婚后第二天,王震要回旅了,贺龙打趣地问王季青:“如今你是旅的人了,是跟着王胡子去旅,还是留在师部?”
王季青笑着回答:“既然我是旅的人了,那我就去旅吧。”
就这样,王季青跟着王震回了旅,当了司令部的文化指导员。
此时,日军发动秋季攻势,向根据地猖狂进犯,旅以恒山作为依托,同敌人展开激战。
有一回,旅在山西灵丘一带阻击日军,打得非常辛苦。王季青和几个参军不久的青年大学生想要身临其境感受一下战场,便跟着突击排上了前线。
刚走到半山腰,敌人疯狂反扑。王震正在山头组织反击呢,突然发现了把自己团团包围的突击排,他赶紧派出敢死队冲入敌阵,把这群突袭的敌军打退。
眼看敌军撤退,大多数人以为要乘胜追击的时候,王震却下令让大家停止追击,撤出阵地。
王震
王季青不解地问:“敌人已经乱了手脚,为什么不追了?”
王震告诉他:“兵不厌诈,此乃用兵之道。今天放敌一马,是为了日后更狠地歼灭他们。”
回答完王季青的问题,王震想起了王季青跟着突击队跑到前线的时候,他拉下脸:“谁让你们乱跑的?”
王季青低着头:“是我。”
“你是我老婆,你不是指挥官!”王震严肃地说,“念你们是初犯,先给个口头警告,以后不经允许,不准跑到前线来。你们的任务是让大家学好文化,这比你们亲自参加战斗更有意义。”
王季青被“教育”一顿,可她对王震的崇拜更多了。每次上战场前,他总是恶狠狠的,恨不得一仗就把日本鬼子打出中国,一仗就能打出人民的新天下。
可他也明白,饭要一口口吃,仗要一个个打,敌人要一个个消灭。
南泥湾
年秋天,王震和王季青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王季青生孩子的时候,王震正和日军激战呢,师部的一位参谋特意告诉了他这个消息。
可王震满心都是战斗,参谋说的时候,他随口应了一句“嗯”,其实压根没反应过来对方说的是什么。
等仗打完了,王震才想起参谋好像跟他说了什么事,参谋哭笑不得:“王教员给你生了个大胖小子!”
王震哈哈大笑:“好好好,打鬼子后继有人啦”,后来,他给孩子取名“王兵”。
因为夫妻俩专心于革命事业,孩子没时间照顾,无奈之下,他们将孩子寄养在了绥德的一位老乡家里。
没过多久,王季青跟着旅转战晋察冀。一直到年,王震被调到延安,这时,王季青才把儿子接到身边。
年3月,王震率旅去了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那是一个野草丛生,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旅过去以后,这里马上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朱德、毛泽东
王震在延安待了几年,年,王震回家后,把自己领受的一项重要任务告诉了王季青:
抗战即将进入紧要关头,日军正在为挽救在中国战场的败局垂死挣扎。共产党这边形势大好,可国民党那边却在短短八个月内,丢失了河南、湖南、广东、福建等多座城市。
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讨论后决定,让旅挑选一位团长,率主力军南下,同时护送一批干部,挺进敌后,到那些省份去开辟根据地。
接到任务后,王震马上召集团长们开了会。可此次任务重大,所有人都怕自己无法胜任,于是,王震去了枣园,跟毛泽东说:“主席,我去吧。”
毛泽东沉吟良久:“你王胡子去,我得考虑考虑啊……”
几天后,毛泽东召见王震,同意了他率主力南下的请求。
李先念
王季青是理解王震的,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临行前塞给他一双羊皮缝制的护膝:“天冷了,还不知道要跑多少路呢,我最担心的就是你的伤腿……”
王震温柔地摸摸妻子的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征程人要还。”
在一个寂静的晚上,多名战士在接受完毛泽东、朱德的检阅后,跟随王震从延安出发。
王震离开后,便彻底失去了联系。王季青还得继续她的生活,她和往常一样,白天给干部教导队的同志们补习文化,晚上就在小油灯下纺线。
有时,她会去南泥湾看看,看看还留在那里的旅官兵,就好像王震还在那里一样。
这一年春节,邓颖超、康克清、陈琮英等大姐们来串门拜年,并带来消息:
王震在鄂北大悟山与李先念的新四军5师会师了,后来他们又渡过长江,打回湖南老家,建立了以衡山为依托的湘中抗日根据地。如今正在向粤北挺进,准备与东江纵队会合。
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央急令王震迅速北返,蒋介石不肯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密令沿途各部要不惜一切代价捉拿王震。
过了好几天,王震仍然没有回来。有消息说,南下支队从粤桂边向中原突围的时候,遭到了国民党军的袭击,王震下落不明。
王季青忐忑不安地等待,她不敢细想,只能期待着。
年2月的一天,一架飞机降落在延安南关机场,接着,王震走了下来。
原来,年时,南下支队抵达广东南雄,正准备与东江纵队会合的时候,国民党军趁着日本投降之机,对南下队伍进行了围追堵截。
王震率部,硬是杀出一条血路,这才回到中原。然后,他与李先念部队会师,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年,王震根据中央决定,作为中原军区代表,赴北平参加军调部会谈。他路过延安,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汇报了南下支队和中原军区的情况,聆听了毛泽东的指示后,这才回了家。
见到王震回来,王季青激动得不行,没想到,王震的第一句便是:“我马上要转机去北平,你跟我一起去。”
王季青不解:“我去干什么?”
“你不想回母校看看吗?你还能鼓动学校师生声援,揭穿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再说了,我们要与军调部的美方代表和国民党代表谈判,你懂些英语,给我做翻译工作和秘书工作吧。”
王季青看了看睡着的三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6岁,一个4岁,她咬咬牙:“好吧,你等我把孩子们安顿一下。”
本来,孩子们是非常高兴爸爸回家的,可一听说爸爸马上就要走,还要带走妈妈,孩子们撅起小嘴。
王季青心都碎了,可她还是坚决地坐上了飞往北平的飞机。
蒋介石
当时,国民党对谈判毫无诚意,中共谈判小组的一举一动都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之下。
对方一会在武汉,一会儿在上海,王震等中共代表只能不停奔波。后来,出于安全考虑,组织将王季青转移至石家庄。
年6月,蒋介石背信弃义,撕毁《双十协定》,他调集30多万军队,分四路围攻了中原军区。
得到消息的王震火速回到鄂豫皖,协助李先念指挥了著名的中原突围。王震带着旅杀出血路,顺利回到延安。
毛泽东马上召见了王震,并对旅做出高度评价,说他们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一次奇迹,是“第二次长征。”
王震
“夫唱妇随”
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后,王震主动申请去了新疆,自此,他与这片神奇广袤的土地结下不解之缘。王季青夫唱妇随,跟他一起前往。
去到新疆后,王震任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以及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王季青则担任了新疆学院秘书长、军区俄文学校校长。
一直到年王震担任铁道兵司令员,王季青才跟着他回到北京。在众多职位中,王季青选择了一所普通中学,她勤勤恳恳只为一件事:“办好一所学校。”
两个人相濡以沫几十年,她与王震一样,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