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你莫悲来你莫愁,自有张炳起因头。革命自有成功日,烂屋烧了起洋楼。”在梅州丰顺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里,陈光华边唱这首五华山歌,边手舞足蹈,难掩喜悦之情。
几乎每个来参观的人,都会对展馆内的这个老人印象深刻。数年前,他开始收集资料、设计布展这座史料陈列馆。
如今,越来越多人走进这里,了解东江苏维埃*府和红十一*的历史,以及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陈光华当起了义务讲解员。
“工作就是我最大的乐趣。”陈光华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实际上,他早已从丰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原局长岗位退休。然而,他却一刻也停不下来:设计红色展馆、作词、谱曲……陈光华退而不休,努力为丰顺的文化事业贡献余热。
南方日报记者魏丽文
筹建红色展馆
往返城乡义务当讲解员
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位于丰顺县八乡山滩良村,从县城出发,大约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才能抵达,其间山路崎岖,奇峰高耸。
年轻人坐车亦难忍山高路远,而过花甲之年的陈光华几乎每周都要往返县城与滩良村数次。
“不觉得苦,反倒很开心。”陈光华说:“这个展馆就跟我的孩子一样,倾注了我的心血。”
从收集资料到设计展馆、布置展馆,陈光华对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为了收集资料,陈光华奔波于福建、汕头、海丰及梅州五华县、梅县区、大埔县等地,最终梳理出翔实的历史照片、文物和史料。为了参观者能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年代的场景,他运用科技,进行场景式布展,再现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甚至为了烘托展馆“红”的氛围,他每次讲解时穿的衣服都是红色。
“这个展馆对于梅州,甚至对广东来说意义重大,更要下足力气做好。”陈光华说,年11月20日,丰顺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正式开馆,之后最了解展馆的他成了义务讲解员。
“这是年4月东江苏维埃*府发布的《苏维埃*府工作人员廉*条例》,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红*时期较早的、为数较少的廉洁从*条例。”距离丰顺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数十米外的红色廉*教育馆,陈光华神采奕奕讲起发生在自己家乡热土上的红色廉洁事迹。
在此之前,陈光华先垫付资金,在原*部旧址和*治部旧址布置了红十一**史馆,在原*需部旧址布置了“红色廉*教育馆”,把当年革命时期的红色廉*故事,串珠成链形成展馆。
“红色廉*教育馆的核心,就是这个廉洁从*条例。”陈光华介绍,红色廉*教育馆以条例为基础,重点挖掘了丰顺本地红色廉洁故事。“*长赔碗”的故事,就是陈光华深入群众收集并整理而成的红色廉洁故事。
“原来这些展馆是你设计的呀,有水平!”几乎每个前来参观的游客在了解到眼前这位讲解员就是设计者后,都竖起来大拇指,为陈光华点赞。
好评背后,这些年陈光华也受到不少质疑。一方面,有些人认为“他那么聪明的人,没钱赚他怎么肯干?”另一方面,家人则认为“他没事干,做这些展馆还要自己垫钱。”
面对非议,陈光华总是一笑置之。他说:“到了我这个年纪,钱已是身外之物。我只想尽自己能力,讲好红色故事,让年轻后辈可以铭记光辉历史,将红色基因世代传承下去。”
创作不离乡土
始终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在丰顺,提到陈光华,大家都会聊起他主创的全国首例普法广场舞。
年4月,丰顺县司法局主要负责人找到陈光华,谈及想利用广场舞这种形式,来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依靠独特的嗅觉和丰富的从艺从*经历,陈光华以法治精神与中国传统儒家精神为导向,创作了以“天理法理同一道”为主题的《和谐神州艳阳天》歌词。经谱曲,编排形成广场舞蹈。
“舞蹈歌曲用普法内容创作成简单又好记的歌曲,歌词内容包含食品药品安全法、婚姻法、禁*、环保、城市管理等20多种法律法规。”陈光华介绍,这一创新的广场舞一经推出,很快得到广大广场舞爱好者的认可,在全县普及展开。
在“舞动人生——广东省广场舞群英会”大赛中,该普法广场舞曲凭借原创、普法、畲族三大特点受到评委的青睐,获得亚*和最佳原创奖。
陈光华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文化资源,创作符合群众审美品位的广场舞作品。
“一杆秤来一个砣,一个公来一个婆。夫妻就像一杆秤,相依相伴秤不离砣。枕边清风常吹拂,夫行河边不湿脚。崇廉俭朴好家风,留得清名传美德……”年,陈光华创作了以中国传统儒家廉*文化为主题的廉*教育广场舞“清风飞扬”,获得了全国群文杯舞蹈总决赛“铜靴奖”。
翻看陈光华的作品,可以发现,无论是作词还是谱曲,始终不离“乡土”二字。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陈光华出生在丰顺县汤西镇的农民家庭,受兄长陈金华的影响,陈光华8岁就跟着哥哥到大队参加演出,10岁就开始练习拉二胡。
参加工作后,陈光华依然未放弃对民间文艺的探索和追求,可以说,陈光华与文艺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怀着深深的乡土情结,陈光华先后创作了具有浓郁客潮文化特色的舞蹈《丰顺人》,入围广东省广场舞群英会决赛。根据丰顺汤西石湖绩苴歌这一非遗题材,创作了歌曲《苴娘》,获省群文作品评比三等奖。还为丰顺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创作了《洁净家园》等歌曲。
年,陈光华被评为“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
传承传统文化
《绩苴歌》被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正月绩苴是新年……苴子爱绩苴爱园……”采访中聊到母亲,陈光华欢快地唱起了绩苴歌。
绩苴歌是丰顺县汤坑、汤西、汤南一带独特的民间音乐,已有多年的历史。
“过去丰顺这边有个习俗,结婚时母亲要织蚊帐给孩子。”陈光华回忆,自己兄弟4人结婚时,母亲给每个人都织了蚊帐。
“绩苴,就是用苎麻(一种茎杆植物)茎杆外部的一层皮,放在水里浸透后,用手撕成一根根细长的麻丝,捡接成麻线。”陈光华介绍,由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落后的原因,使绩苴这手工艺劳动,成为过去贫民阶层为解决日常生活、衣着以及用来作为商品交换的一种手段。妇女们一边手工劳动,一边唱绩苴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绩苴这一技艺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绩苴歌》也一度濒临失传。
为了抢救家乡独特的传统音乐,在丰顺县文艺宣传队工作期间,陈光华常常下乡收集有关绩苴的材料。并找到会唱绩苴歌的老人,用录音机把绩苴歌录下来,自己记谱,改变绩苴歌有词无曲的现状。
在这一时期,他还将汤西石湖的绩苴歌写成论文《绩苴歌的形成及其音乐》发表于《丰顺文艺》,为年绩苴歌被列为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在陈光华的带动下,母亲徐清花也积极参与到绩苴的传承之中来。年11月,徐清花被评为梅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绩苴歌的代表性传承人。
尽管已是百岁之人,徐清花仍身体力行,与陈光华一道致力于绩苴及绩苴歌保护及传承。
年陈光华从原岗位上退休了,但他一直奉行的“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的理念没有退休,依然保持着上班一族的时间节奏。
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