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桐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温州为何有那么多与凤凰有关的地名地名背后 [复制链接]

1#

转载于温州三十六坊

如果你打开导航地图,会发现温州地区与凤凰有关的地名还真不少:

叫“凤山村”的村落有五处,分布在瑞安、平阳、永嘉、龙港等县市,仅平阳就有两个“凤山村”;

此外,平阳有“凤卧镇”、“凤巢社区”,有“凤林”、“凤口”、“凤头”、“凤山头”、“水凤尾”等村名,还有取“丹凤朝阳”之义的朝阳乡;

苍南有“凤池乡”、“凤岙”、“凤湾”、“凤楼”、“凤山”、“凤江”、“凤阳”、“凤桐岭”、“凤驾埔”、“凰浦”;

永嘉有“凤岙村”、“凤岙尖”、“凤凰寨”、“凤凰山”、瑞安有凤凰山、凤凰山礁等等。

永嘉桥头的凤凰山

温州为何有那么多与凤凰有关的地名?专家研究发现,这些地名中有不少可能与浙南古老的少数民族——畲族有关。

畲族:温州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少数民族,因从事畲耕(即刀耕火种)而得名。。早在隋、唐时期,畲族先民就已定居在粤、赣、闽三省交界地。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族的古称“畲民”。南宋刘克庄《漳州谕畲》:“畲民不悦(役),畲田不税,由来久矣。”

温州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畲族是温州少数民族迁入最早、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大约在明清之际的万历至乾隆年间余年里,畲族主要从福建罗源、霞浦及丽水等地,大量迁入温州。经数百年繁衍变迁,畲族遍及温州各地,各族人民杂居共处。目前温州有7个民族乡镇,都为畲族,分布在平阳、苍南、文成、泰顺的山区。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盛爱萍研究发现,温州现存的地名中,有不少带有畲族特有的地名用词,这些都是畲民迁徙留下的痕迹:如以凤凰有关的地名,以及带寮、畲,以及畲族姓氏命名的地名,往往都与此有关。

01

带凤的地名

畲族为何喜欢以凤凰来为地方命名?这与畲族对凤凰的崇拜有关。

畲族史诗《高皇歌》记载了上古时代,祖先盘瓠征服犬戎,与高辛皇帝的三公主结婚,后弃官入凤凰山居住,生下三男一女,三子分别姓盘、蓝、雷,女儿招婿姓钟。畲族一般把广东潮州凤凰山作为其民族的发祥地,对凤凰的崇拜也是无处不在:

畲族妇女普遍穿“凤凰装”,头髻叫“凤头髻”,全身装束叫“凤凰装”,衣饰花纹叫“凤挑”,花鞋上有“凤尾纹”,居住的是“凤凰巢”等等。《后汉书·南蛮传》记载的“好五色衣服”,《桂海志续》记载的“女则用五采缯帛缀于两袖”,指的就是“凤凰装”。姑娘出嫁时,还要戴“凤凰冠”。婚礼的厅堂上常有“凤凰到此”、“凤凰来仪”的红联,婚宴中有“取凤凰蛋”的歌舞。

可见“凤凰”是畲族的崇拜对象,是吉祥的象征。这也体现在畲族居住地的地名中,常带“凤凰”或“凤”字。

▲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平阳文体旅资讯)

以平阳县为例,青街畲族乡地处该县西南部,东邻水头镇,南与苍南县桥墩镇接壤,西、北分别与顺溪镇、南雁镇为邻。在青街周边,带“凤”字或与凤凰有关的地名非常多。如平阳的“凤卧镇”,原名“凤翔”。因闽语“翔”、“卧”谐音,后来演变为“凤卧”。水头镇还有“朝阳社区”,也是畲族聚居地,取“丹凤朝阳”之义。与水头镇相邻的腾蛟镇,则有凤翔社区和凤巢村,凤山等地名。

02

带寮的地名

在畲语中,寮是房子的意思。浙江省景宁《畲族志》载:“房子畲语称‘寮’。”畲族山歌里唱道:“今日寮里起身来”。

古时畲民过着刀耕火种、游移不定的农业生活。他们大多数“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伐荻为户牖。”畲民称这种房子为“草寮”。这种结构的房子在浙南农村,尤其是山区普遍存在。

“寮”在闽、浙、赣三省均有相应分布,温州地名中以“寮”组成的地名也很多,最为人所熟知的应该是苍南的“渔寮”景区、瑞安的“寨寮溪”景区。文成、泰顺地名中,带“寮”字的也不少,如文成的*寮乡、茶寮村、石竹寮村,泰顺的寮坑村、寮下、*坦寮、寮山、寮基等。

▲苍南渔寮(摄影:凡超)

“寮”有时也特指僧尼所居的屋子,如当年弘一法师来温州时,就居住在积谷山下的“城下寮”。闽、浙地区部分佛教、道教建筑也称寮,如施水寮、和尚寮等。

张维银摄

▲瑞安寨寮溪

据盛爱萍教授调查,以“寮”为通名组成的地名里,大多数历史上曾有畲民居住过,有些现在仍有畲族居住,如“外寮”、“宏寮”、“寮后”等。

03

带畲的地名

此外,还有直接以“畲”命名的地名。

平阳有水头镇朝阳社区有“李家畲(舍)村”、怀溪镇有“畲龙村”、山门镇有“畲屋”等地名。泰顺有高畲、西畲、梨畲、下畲等地名。

专家认为,“寮”、“凤”、“畲”等与畲族有关的地名,印证了人口迁徙的线路。只要把它们排列起来,逐一分析,考证其年代,就能从中推断出畲族迁徙的路线及分布。

参考资料:

《从温州地名看浙南人口迁徙和民族融合》盛爱萍

《畲族文化源流探析》石中坚

《说畲族地名词“寮”》王苏兰

编辑:汤琰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