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伏针
正所谓“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伏针”疗法自古有之,早在《内经》中就有夏日用针之说。汪机于《针灸问对》中引朱丹溪之言称:“夏月阳气尽浮于表,今医灼艾,多在夏月,宁不犯火逆之戒乎?”据此,可见伏针、伏灸在金元时代,即已广泛盛行,已深入人心。《中医针法集锦》中认为“伏针”由清末民初的上海知名针灸学家李培卿正式提出。后代医家不断完善发展伏针疗法,逐渐成为江浙沪一带盛行的特色诊疗方法。“伏针”法选择盛夏三伏天,综合考虑自然气候对人的气血阴阳影响,根据病情,辨证选穴,借自然气候热盛之势,扶正壮阳,驱逐阴寒痼疾的一种时间针法。
穴位敷贴
我科自制特色敷贴,有活血化湿通络之功。根据体质不同,敷贴药性分寒热,“热则寒之、寒则热之”,辨体质施敷,疗效更加明显。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是将调制好的敷贴中药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过中医定向治疗仪加快药物的皮肤的渗透作用,可以促使短时间内局部药物浓度升高,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目的。
中药热敷透药
中药热敷透药是将加热好的中药包置于患病部位及穴区。通过药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又可通过热蒸气促使药包内中药离子渗透患处,利用其温热达到祛风除湿、活血舒筋、通络止痛的目的。热医院中医科自制特色蒸敷方。主要组成艾叶、桂枝、忍冬藤、虎杖、海桐皮等。
中药内服
根据不同疾病和体质辨证论治,适当采用小复方借助三伏天的阳气来达到祛除体内寒湿,达到舒筋活络、调节气血平衡的目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