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推广新材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简称“UHPC”)在桥梁工程领域运用上的新工艺新成果,促进行业技术交流,5月15日,由广东省公路学会、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中路杜拉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织的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UHPC组合梁技术交流暨足尺抗弯承载能力试验观摩会在广东江门顺利召开。
本次技术交流暨试验观摩会由广东省公路学会陈冠雄理事长主持,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宗敦峰总工程师为大会致辞。
出席本次大会还包括:广东省公路学会刘仰韶副理事长,广东省水利学会颜文耀副理事长,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处胡利平副处长,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白家设副总经理、刘晖技术总监、武斌忠主任,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刘勇总经理助理(华南分公司总经理),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洪显诚副总工程师,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韩大勇书记(中开公司总经理)、何大为总工程师,中电建(广东)中开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韩建秋副总经理、朱伟副总经理,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交规院余良德副院长(总工程师),中路杜拉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毛志坚董事长,刘*总经理等领导
广东省公路学会理事长陈冠雄主持会议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宗敦峰总工程师致辞
会议首先由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交规院桥梁院曹学勇院长作《中开高速拼宽UHPC梁设计》情况汇报;
华南理工大学鼎兴土木工作室范学明博士就《中开高速公路项目30米U型UHPC组合梁抗弯承载能力足尺试验》进行了介绍;
中路杜拉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田月强总工程师对《中开高速火炬3#桥30m跨径UHPC-NC组合梁施工》作讲解。
最后,广东省公路学会团体标准《无腹筋预应力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桥技术规范》主编者—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孙向东副总工程师,就该团标进行了现场宣贯。
同时参加大会的还包括广东省公路事务中心、广东省交通运输工程造价事务中心、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江门市交通局、顺德区交通局、鹤山市交通局、东莞市交通局质监站、中国混凝土协会UHPC分会、广东顺控交投、恒顺交投、中电建11局、广东工业大学等涵盖行业主管、协会、建设、设计、科研、施工领域的56家单位的领导、专家及同行,参会人员超过人。
项目简介:
中开高速中山段一期工程火炬东服务区主线三号桥采用了30米U型UHPC组合梁
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工程由中国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由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项目起于中山市翠亨新区,顺接深圳至中山通道,是贯通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工程,高速公路路线总长.km。设特大桥m/29座、大桥m/42座、中小桥m/27座(均含互通主线桥);设山岭隧道m/2座(双洞平均长),下沉式长隧道m/2座(双洞平均长);设互通立交25处;设服务区3处。本项目中山段一期工程火炬东服务区主线三号桥采用了30米U型UHPC组合梁,属于国内首次将30米无腹筋U型UHPC组合梁应用于高速公路桥梁,在高速公路桥梁建设史上开创了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路杜拉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中山段一期工程火炬东服务区主线三号桥30米、35米U型UHPC组合梁的预制施工任务。
技术交流会后,参会人员乘车前往中路杜拉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江门UHPC研发生产基地。正午时光,骄阳似火,炎热的天气也阻挡不了参会人员观摩中开高速30米U型UHPC组合梁抗弯承载能力足尺试验的热情,都不想错过中国UHPC桥梁领域的历史时刻,齐拥而至。
本次中开高速公路项目30米U型UHPC组合梁抗弯承载能力足尺试验,主要为了验证无腹筋预应力体系UHPC组合梁的抗弯承载能力,华南理工大学为本次试验作了精细布置。最终试验结果表明:中开高速公路项目30米U型UHPC组合梁实际抗弯承载能力达到设计抗力值的%,安全储备充足,试验成功。
本次技术交流与观摩活动,开拓了与会工程业界人员的视野,增进了对新材料UHPC的了解,提升了国内专家学者、业主对新材料UHPC使用的信心,不断推动UHPC的广泛应用,让更多建设领域得益于新材料、新结构带来的整体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显著提升!
责编:廖益生
欢迎业界交流咨询UHPC
中路杜拉原创文图,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路杜拉往期回顾
中路杜拉《预应力(无腹筋)超高性能混凝土梁式桥》荣获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技术革新类二等奖
精诚合作,共建未来,战略联合正式启动!
用时50天,18座UHPC人行天桥落户湘潭芙蓉大道和潭州大道
国内首座UHPC无筋预应力体系天桥落户广州花都大道
UHPC在广州琶洲大桥超限不停车检测系统改造工程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座预应力(无腹筋)UHPC人行天桥落户广州花都大道
UHPC梁在粤东农村公路危桥改造中担重任
“五省一市两区”公路交通技术论坛领导专家莅临江门UHPC生产研发基地参观指导
田月强总工参加(第九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并作UHPC在桥梁工程领域应用实践的报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