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快乐
冬至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冬至历史悠久
不同的地方
用不同的方式
过着暖暖的冬至
长寿之乡上林
——糍粑
在上林,冬至大家有吃糍粑的习俗。
北方人管这叫菜馍,上林壮话就是“糍”
在冬至还没到来的前一天,上林各地方的碾米坊都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许多上林呗侬拿着自家的糯米排着队等着碾糯米粉回去给家人制作“糍”,场面非常热闹。
按照老传统
制作糍粑四部曲
碾米、揉面、做馅、包糍
月亮型糍粑是上林最常见的包法
糍粑的吃法也有很多
蒸、煮、煎、炸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无论是怎么烹饪
糍的味道实在是香得让人难以抗拒
从吃的开始
冬至这个节日就应该被重视啦!
长寿之乡澄迈
——冬雪粿
在海南省澄迈县,冬至这天,大家吃的最多的还是名为“冬雪粿”传统美食。
“冬雪粿”又称“甜薯粿”,是澄迈人民在冬至这天团聚时必吃的特色美食。冬至日,大家便会早早赶到市场,买几斤毛薯回家,削皮洗净搓成泥状,配上面粉、生姜,揉成一个个圆圆的小面团,将面团煮熟,再和青菜、肉类等一同下锅,煮十几分钟,别具海南特色的美食就这样出锅了。
据了解,毛薯又名参薯、黎洞薯、大薯等,为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块茎。伪山药,性味甘,平,无*,具有健脾止泻,益肺滋肾,解*敛疮的功效。它分布在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它和山药一样,是健脾胃的好食材,同时也深受澄迈人民喜爱。
冬至,与家人、朋友欢聚一堂,煮上一锅热气腾腾的“冬雪粿”,聊着天,看着锅里咕咚咕咚地冒着热气,喝一口热汤,再咬上一口糯叽叽的“粿”,香甜软糯瞬间充斥味蕾。所谓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这个冬天,这样与家人共度佳节,暖胃、暖身、又暖人心。澄迈人,今日冬至,你家吃“冬雪粿”了嘛?
长寿之乡大埔
——美食合集
1、羊肉
冬至前后,客家人都有吃羊肉的习俗。客家人认为羊肉温补,在冬至时节食用对身体大有裨益。这是客家人对中原饮食习俗的“保留”,同时也突出体现了客家人注重“食疗”的观念。羊肉比较燥热,但经过烹饪处理,在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强身健体。
2、娘酒鸡
“客家娘酒鸡性温热而祛寒湿,鲜润浓香醇厚,并有开胃活血,补中益气的功效。它甘甜鲜美,略带淡淡酒香,令人回味无穷。冬天,干燥的天气总让人觉得困乏,来一份滋补的娘酒鸡,味蕾将重新回到轨迹。
3、客家娘酒
客家人有“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的说法。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酿酒用的新糯稻,去壳倒入竹篼里,洗去糯米中的尘物倒进饭甑,放到锅里蒸熟,随后用水冲冷,将碾成末的酒饼与糯米饭均匀地搅拌,最后放进酒坛,让其发酵。到冬至之日,才正式加进洁净清凉的山泉水,之后让其慢慢酝酿,时间愈久,酒质愈醇。
内容来源:大埔旅游、上林网、澄迈新闻
投稿邮箱:sxlmms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