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4322207.html连州新视界搜索连州镇龙咀村一名曾经被大家认为是“懒汉”的村民梁东联这两年他家的新房建成了自己还找到了工作有了收入生活有了奔头
▲年核查识别梁东联住处时的照片资料
梁东联的人生“变形记”要从年说起,那年5月扶贫工作队刚入驻龙咀村,开始对贫困户进行核查识别,建档立卡。第一次见到梁东联,扶贫工作队就彻底被梁东联的状况给惊呆了。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驻龙咀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建堂
当时我们进来看了之后,我们就觉得非常吃惊,因为现在像他这种情况已经是很少数的了,当时过来的时候正好是下雨天,我们看到梁东联,就蹲坐在这个门口,他也不敢进房间里面去,因为一下雨的话,房屋里面就漏水,他也没有进去,我们进去看了以后,感觉他家里面这种情况是非常糟糕的,我们看这个梁东联,不管是居住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是非常差的。
▲年核查识别梁东联住处时的照片资料
据梁民清介绍,梁东联自幼父母双亡,性格孤僻倔强,不大喜欢与人交往。生活来源主要依靠村里本家和邻里的接济,他原先的祖屋早已坍塌,他当时寄宿的地方是堂哥的旧房子,也有了几十年的历史。泥巴砌成,瓦片房顶,由于年久失修也早已破烂不堪。
连州镇龙咀村委会大布坪村小组组长梁民清
那个时候,我也非常担心他的人身安全,就找了几个泥水匠来看了下,大家表示都无能为力,整个房顶根本就没有了落脚的地,这样的房子根本不敢上去修,最后也只好作罢。
▲年久失修的房顶,遇晴难遮阳,遇雨易漏水
梁东联可以说是一贫如洗,顶无片瓦,穷徒四壁。那么问题来了,梁东联到底算不算贫困户,在村小组民主评议会上,大家众说纷纭,争议很大。按照“七进、八不进”,梁东联显然不符合条件的。但是,如果不帮扶,他又将如何生存?“扶贫要扶志”“扶贫路上不拉下一个人”,最终,扶贫工作队决定要吸纳梁东联到贫困户的队伍里来,面临的困难是说服村民。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驻龙咀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建堂
但是我们后来也是了解到梁东联每年都有几个月的时间是在外面务工的,而且平时也会帮助村子里的人做一点事,也感觉他不是那种改造不过来的那种人。扶贫也是要扶志,我们就下定决心改变这种现状。
▲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回访梁东联
安居才能乐业,首当其冲就是要为梁东联解决住的问题。扶贫办协调住建办对梁东联的住房进行了现场认定,并列入了年危房改造计划。新房很快就落成了,扶贫工作队又为他添置了桌椅床凳锅碗瓢盆以及被褥蚊帐电视等生活必需品,拎包即可入住。
住房解决了,稳定收入又成了问题。尽管他的状况还是依然糟糕,但他已经觉着非常满足,并没有再有外出务工的打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想脱穷帽,挖穷根,必须通过劳动致富才是正道。扶贫队和村长说服不了他,就邀请扶贫办陈小文主任和村委李智惠书记轮番上阵跟梁东联进行过沟通,做他的工作。征求镇领导意见后,梁东联争取到了一个国道保洁员的工作,每个月有元工资。梁东联对这份工也非常珍惜,沉浸其中乐不知疲。扶贫工作队还将梁东联加入了合作社,通过扶贫产业项目的落实,梁东联每年可以有数千元的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不足3元一跃至.7元。
连州镇龙咀村委会大布坪村小组组长梁民清
为了让梁东联养成节省的习惯,我主动担当梁东联的理财人,对他的收入进行监管,控制支出并监督他不得参与*博。
▲梁东联成为国道保洁员后辛勤工作
梁东联改变了,就像换了一个人,再也不是一块难劈的柴。贫困,曾让他一度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精准扶贫,让他再一次焕发了对生活的希望,变得乐观开朗了,也会主动跟村民打招呼,开玩笑。现在,途经国道龙咀段,总能看到梁东联认真捡拾垃圾和清除杂草的身影。
-THEEND-
连州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王珂、成兆祥/通讯员:陈志*
图片:吴秋霞/编辑:刘珏
校对:朱志刚、唐芳
审核:吴哲华
必须要赞一个!!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