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微连州收看更多连州新闻
................................................................................
................................................................................
“呲、呲……”马秀群将消*液喷洒全身,提上篮子往满棚菌枞深处走去。................................................................................
金桂飘香时节,位于连州市龙坪镇青石村的二号食用菌基地(以下简称二号基地)迎来了建成后的首次丰收。9月28日,在基地上班的马秀群跟往常一样,一头扎进棚内,闻着泥土的芬芳,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像这样,轻轻捏住根部,左转一圈,右转一圈,往上一提,就扯出来了。”马秀群跟记者介绍采摘黑皮鸡枞菌的技巧,“采菇是种很享受的过程,是我们的收获,有着丰收的喜悦。”尽管马秀群的衣服上沾满了*泥,但脸上仍掩藏不住地微笑。
▲马秀群正在介绍采摘黑皮鸡枞菌的技巧。
在青石村,破土而出的黑皮鸡枞菌所带来的喜悦不止是马秀群一个人的。从年,在广州市人民检察院的帮扶下,青石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建成食用菌基地。基地近一年营业收入合计超70万元,已经带领12户农户脱贫致富,贫困户也摘掉了穷帽子。近日二号基地也迎来首次丰收,更是印证了这枚小菌子能撑起一片大产业,在该村第一书记、驻村队长万国付的带领下,村民们信心满满地奔向致富之路。
“门外汉”变成了技术员
“如今的二号基地是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对口帮扶的青石村联合广州市总工会、广州市城管局、广州市新华集团对口帮扶的另外三个省定贫困村石桥村、东村村、袁屋村共同投资的,资金共万元,于今年上半年建成。”龙坪镇青石村*总支书记王剑介绍道,相比起来,二号基地比一号基地投资力度更大,更注重技术培训和科学管理。谈及技术和科学管理,万国付感叹道,“如果说年一号基地是青石村黑皮鸡枞菌产业的起点,那么年是一个拐点。”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基地停摆两个月,技术产生了不稳定因素,复工复产后因工人管理缺乏以及菌包运输不当,连续两批菌包出现了问题,损失较大。一面是合作伙伴,一面是工作团队,面对各种压力,万国付为了让基地走上正规化,产生应有效益,不停地与其他地区的技术人员通过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在万国付的带动下,在外务工10年有余的张东海看到了黑皮鸡枞菌的前途,开启了返乡创业之旅。“以前做过钢铁、印刷等行业,后来发现农业既稳定又有前途,黑皮鸡枞菌是一种珍稀菌,现在种植的人比较少,技术要求又比较高,因此它的市场前景是很不错的。”在连州土生土长的张东海认为。从水电搭建、大棚加工,到选择菌包,张东海跟万国付一同看着二号基地“成长”,“黑皮鸡枞菌重要的是不能细菌感染,因此菌包的选择十分关键,我们已经试过不下五家厂的菌包。黑皮鸡枞菌对空气的湿度、温度都有很高要求,在生长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对温度、湿度的要求都不一样。我们采用全封闭式大棚,全自动控温。”谈起黑皮鸡枞菌种养,在基地担任技术员的张东海滔滔不绝。八月伊始,大棚开始产出,架子上“蹦”出大小不一的黑皮鸡枞菌,在灯光的照耀下,像披着一层银光闪闪的外衣,直立挺拔,充满生机。看到这些精心培育的“珍稀菌”,张东海也在考虑它的未来。“如今我们跟江南市场签订了合同,做鲜货的多,但我认为它不止这个价值,下一步要挖掘其潜力,做成精加工、深加工,比如做成菇酱或者鸡枞菌油等产品,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张东海说。
黑皮鸡枞菌在灯光的照耀下像披着一层银光闪闪的外衣。
如今,技术趋于稳定,作为技术人员的张东海每个月可领上万元的工资,这笔数占了整个基地每月发放总工资的六分之一,但万国付认为值得,“新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有本地的‘血液’流入,要培养农村的新型人才,特别是有能力有情怀还有积极性的人。”他说。
共同奔往“小康之路”
马秀群也是重点培养对象之一,如今她能熟练地上架铺泥,种上菌包,熟稔地辨别菌的成熟度以及等级高低,“你看这小菌子的白色尾部长得离地大概1厘米就差不多了。还有,可不能等它的小雨伞撑开再摘,不然它的口感会大打折扣。”不一会儿,马秀群就摘了半篮子黑皮鸡枞菌。马秀群坦言,比起在家务农或者在外打工,这里更有奔头。虽然每天80元的收入不算多,但是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感到很开心、很满足。“我也非常看好这个产业的发展,因为现在是供不应求。”除了年轻人,也有村中老年人到基地务工。“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不能外出务工了,种庄稼也没有多少力气了,老人家要自力更生,这里做点手工活挣点钱很好。况且走过来也就10分钟,村里还有伴一起过来削菇,干得挺开心。”隔壁何屋村66岁的何世勤脸上笑出褶皱。万国付介绍,如今二号基地固定务工人员已有十余人,去年一号基地有36人常年就业,等十月节庆过后,二号基地的十个大棚同时产出时,大概需要近60人的劳动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精准扶贫的路上,万国付利用黑皮鸡枞菌引领当地产业发展,不但用产业实现了贫困户分红,让贫困户不返贫,还将产业收益百分之十作为村集体基金,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让这颗小小的黑皮鸡枞菌成为助力脱贫的“领头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来源:清远日报
商业推广/投稿爆料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