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桐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张写了十年的脱贫答卷曹家镇玉溪村党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吴运权走访贫困群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1日讯(通讯员袁晓辉)年,在外打工多年的“权老板”吴运权,携带多年积蓄30万“巨款”,准备回老家建新房,了却父母多年的心愿。

当他回家看到村里的自然条件时,惊呆了。一条窄窄的土路到处坑坑洼洼,通不了大车,钢筋水泥运不了,饮水浑浊不堪不卫生,农电网未改造,电压低得连电饭煲都煮不熟饭。他不禁牢骚满腹:“要是我当村干部,这条路早就修起来了!”

而此时,他的家乡在新化县曹家镇玉溪村(原木枧溪村和喻家洲村合并)这个省定贫困村,因村支两委班子不团结,村民对村级财务不满意而大规模长期上访,村级班子完全瘫痪。

吴运权顺口说的“牢骚话”,却被村民们当了真。村里几个有威望的老人联名找到镇里领导,推荐吴运权当村干部。镇里领导顺应民意,调查了解后大胆启用吴运权,临时委任他为村文书。

十年过去了,吴运权从文书,到村主任,到村支书,“官”越当越大,可他当年带回家建房的30万元却越来越少,差不多全部垫付到了村里的农网改造、公路建设、村级办公楼建设和农田水利改造中去了。

他就像一束光,照亮了玉溪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年的吴运权还很年轻,如今却满头白发

立志家乡改穷貌

年的玉溪村,虽然改革开放30年了,但发展仿佛停滞了一般。

村里没有1米的水泥路。一遇雨天,窄窄马路上的泥巴差不多尺把深,无法下脚。在外地打工的年轻小伙子,好不容易从外省外县带个女朋友回家,还没进村,一看这泥泞不堪的马路,扭头就走,分手。

村里虽然通了电,但就像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永远使不上劲似的。村民们家里都只能装5瓦的灯泡。即使这样,也时断时续。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负荷稍大一点的电器,都成了摆设。

村里有条小溪,是村民们唯一的取水用水之地。村民们洗菜、洗衣服,人喝牲畜喝,全部要从这里取水。原喻家洲村村民康中任离小溪最远,每天光担水,就得来回走4公里的路。

一年的文书工作,让吴运权对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的贫困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更加坚定了他改变家乡面貌,改善父老乡亲贫困生活的决心。

年,村里发展更加艰难。由于村民对村支两委怨声载道,纷纷拒绝参加选举,偌大一个村,竟然选不出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原村主任面对层层压力,也辞了职。

村支两委完全瘫痪,重担自然落到了吴运权一个人身上。村里既没有村支书,也没有村文书和计育专干,甚至连一个帮手也没有。吴运权就只是一个“光杆村主任”,村里大到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小到邻里纠纷等一切大小事务,全部落在他一个身上。

“要是我当村干部,这条路早就修起来了!”两年前,这句话对于吴运权来说,也许是一句牢骚话。当了村主任后,它便变成了一句庄严的承诺,从此铭刻在了吴运权的心头。

村里一穷二白,环境穷山恶水,重重的困难,像大山一般压在村支两委“一肩挑”的“光杆司令”吴运权身上。

经济可以发展,穷山恶水可以变为绿水青山。但村民如一盘散沙,“等要靠”思想严重,家家不思发展,个个两眼向上,只想不劳而获。稍有不如意,便到县里、市里甚至省里上访。

“想法千千万,如果没有村民的齐心协力,哪怕是一件小事也都办不成。”为了彻底扭转村民的思想观念,聚散沙成坚塔,吴运权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白+黑”“5+2”转着村民转,找症结,解疙瘩,与村民们交朋友,掏心窝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运权为村里谋发展的决心和为老百姓谋利益的诚心感染了每一位村民。在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下,吴运权甩开膀子,开始在这贫困的小山沟里大干起来。

干净宽敞的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

小村庄有大作为

路,从进村的那段开始修起。虽然只有短短一公里,但希望的种子开始在村民们心底里悄悄发芽。

水,从海拔最高处、从离小溪最远处的一个组开始解决起。农网改造,从最困难的群众改起。有些村民开始议论纷纷起来,说吴运权偏心。吴运权理直气壮地说:“谁最困难,谁先解决。”一句话说得村民们心服口服。

搞基础设施要先垫付资金,村里实在拿不出钱,老百姓也实在穷,吴运权便从自身口袋里掏。短短几年,就垫付了29万元,自己家的房子一直没建起来。

“如果不是把钱垫付给了村里搞基础设施建设,他本来可以建一栋村里最漂亮的房子。”老支书吴太仕总是替吴运权感到惋惜。

看到儿子一天天消瘦下去,家庭一年不如一年,60多岁的母亲文柳珍也整天默默流泪。她太理解儿子了:认准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他。

为了支持儿子的工作,风烛之年的她,只得拖着瘦弱的身体,一年四季风餐露宿地跟着建筑队到处打工赚钱。脏活、重活、累活,什么活儿能赚钱,就做什么活。

年至年,“光杆司令”吴运权风里来,雨里去,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了村里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去。尽管水、电、路得到了初步解决,但村里还是穷。村里年轻的女孩子只想往外嫁,外面的媳妇娶不进来,留在家里全是老弱病残,守着荒山瘦田,变不出一个钱来。

年,原木枧溪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年,木枧溪村与邻近的喻家洲村合并为玉溪村。市委委派娄底市妇联、妇幼保健院和市六中三家单位联合组成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

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通到了家门口

列入贫困村,有了帮扶队,吴运权干得更起劲了。在他的带领下,玉溪村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几年下来,修通了近10公里的通组公路,村民们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土路历史;新修了1公里连接路,连通了外面的世界,村里不再是“死胡同”。为了彻底解决全村户村民的用水问题,吴运权带领村民们从多米外的吉庆镇另一个村引进水源,家家户户装了水龙头;新建高标准水渠米,维修山塘6口,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以前,这样的生活,我们想都不敢想,如今却就在眼前。”几年前,吴开球就想建房子,但路没修好,一直不敢动工。如今,宽敞干净的马路通到了家门口。

村民们出行的路解决了,但致富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其时,习近平总书记的“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实践。吴运权与村支两委其他班子人员一合计,何不把家乡那层层叠叠的荒山野岭也变成“金山银山”呢!

烧茅草开荒山,种植经果林

思路决定出路。村支两委立即分头行动,带领村民硬是用扁担锄头、用汗水干劲开发了多亩山地,种上了板栗、枣子、桔子等经果林,并且两年时间里就产生了效益,平均给全村多名贫困户分了.8元的入股分红。

为了带动大家致富的积极性,村支两委人员又自筹资金,成立了玉溪生态养殖合作社,建起了土鸡养殖场,并决定把8%的收益作为集体经济收入来源,资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慰问困难群众。目前,养殖场喂鸡只,预计收入达46万元。

小村庄有大作为,贫困户也有大智慧。年,玉溪村村民人平年收入达到元,比两年前翻了一倍多。不但如此,致富热情高涨的村民们甚至有了大胆的设想,建议村支两委把一年四季绿水长流的小溪充分利用起来,开发成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基地;把荒山利用起来,建水果基地,建山羊养殖基地,真正让荒山变成摇钱树,把绿水变成聚宝盆。

这么一栋老旧房子,吴运权家只占四分之一

苦乐间是大情怀

玉溪村有两栋近年的破烂不堪的老木房子。一栋是五保老人吴太中的,另一栋就是吴运权家的。

由于把带回家的钱差不多全部垫付给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吴运权自家的新房子一直没有建起来。他与父母、儿女一家三代只得住在这栋只有40多平方米的老木房子里。

老村支书吴太仕实在看不下去,便把自家的房子借给吴运权住。年,吴运权的叔叔建了新房子,就把原来只有30多平方米的旧房子借给吴运权住。

年,吴运权有一位原来在一起打工的同事在厦门办了一家公司,极力邀请他去做高管,年薪9万。此时,木枧溪村与邻近喻家洲村合并在际。吴运权便想借两村合并之机,辞去村支书一职,好好再外出干一番事业。

辞职申请书还没递上去,村民们却纷纷主动上门来了。“村里欠着你的情,我们也对不住你。但这关键时刻,我们都希望你能留下来,再一次带领我们全村好好干一番,把这贫苦的日子一口气过完。”

吴运权又何尝不知道,在这两村合并的关键时刻,他如果撂下担子不干,村里的发展可能将再一次陷入瘫痪。看到村民们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吴运权的心软了下来,重新参加合并后的村支部选举,高票当选为新产生的玉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

吴运权当村支书,对于村民来说,是众望所归,但却遭到了他父亲吴太俊的强烈反对。“家里的房子都砌不起,你当村支书有什么味咯?”最令父亲气愤的是,儿子还瞒着他偷偷“假私济公”。

有一年,村里修路,占用了吴太俊0.3亩土地,并且还影响了他家农田的灌溉。为了防止父亲吵闹阻工,吴运权提前从自己口袋里掏出元钱悄悄托人把补偿款给了父亲。此事被吴太俊知道后,他直接跑到镇里,要求镇里的领导把吴运权的支书职务撤了。

母亲的抱怨,父亲的反对,30多岁的弟弟讨不到媳妇,家里房子一时建不起来,艰难的生活像阴影一般弥漫在吴运权的周围。但这些年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却令吴运权从心底里快乐着:嫁到玉溪村的媳妇多了起来,新房子一年比一年多,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一天比一天好。

在吴运权眼里,玉溪村就是一个大家庭,村民们都是他的亲人。年轻人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全是些老弱病残。84岁的赵初秀,80岁的李凤英,78岁的康忠学……村里里老人哪位有病,哪位有什么困难,哪位需要什么,他都一清二楚。每年冬天,吴运权都要挨家挨户到这些老人们的家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查查他们家里是否有煤、有电、有水。

翻山越岭帮村民们寻找水源

而在村民们里眼,吴运权就是他们心目中的“”。

80多岁的五保老人吴太中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难以自理。吴运权经常给他送粮食,送衣服。自来水没装到他家时,还经常给他挑水。吴运权偶尔外出,也总要把老人的生活起居托付给村里的另一名老党员才放心。

村里农网改造期间,为了省钱,吴运权为村里义务当了一年的电工。结果,这个义务电工一直干到现在。村里随便哪家的电断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老吴“救急”。

村里有老人过世,他是牵头人;邻里有纠纷,他是和事佬;孤寡老人家里没煤,他又成了送煤工。村里有人结婚、建新房子、老人过生日,他总是第一个把祝福送到。

“我最喜欢做这种好事。村里喜事多,人气旺。人气一旺,我们村的发展就更有希望了。”每当一说起村里的这些大小喜事,吴运权就会像小孩子一般肆无顾忌地开心大笑,仿佛这些喜事全发生在他身上一样。

十年来,玉溪村越变越漂亮,吴运权却日渐消瘦了。刚40出头的他便爬上了满头白发,额头的皱纹一天比一天深,皮肤黝黑,眼窝深陷。许多人都难以相信,十年之前,他还是一个在广东现代化企业里管理着上千人的意气风发的高管。

“吴支书其实是个能赚钱、会赚钱的人。只是因为村里的工作太多太忙,把他缠住了,使他没有时间外出赚钱。”村里63岁的老党员吴光宝最了解吴运权,他说,村民们都记着他的好,念着他的恩。

今年“十一”期间,县委书记朱前明到曹家镇调研脱贫攻坚,得知吴运权垫付资金搞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时,要求当地党委政府尽快想办法把吴运权的垫付资金还了。他说:“我们的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委屈,我们不能让他们既流汗,又流泪!”

十年艰辛不寻常。如今的玉溪村,村容村貌今非昔比,10多公里宽敞干净的水泥路和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荒山披上绿装,贫困户住进了新房子;村民们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个个思发展,人人谋致富,一幅喜人的发展画卷正在这绿水青山间徐徐展开。

付出总有回报。自年以来,吴运权年年被评为三个文明建设、森林防火、优秀共产党员、信访工作等市县各类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目前,尽管他家里依然还很穷,穷得依然建不起一栋新房子,了却不了父母一生的愿望。但吴运权却很富,因为他拥有全村多张村民开心的笑脸。

谈到自己的未来怎么办时?吴运权的眼神有点迷茫和空洞。

“原先带回家的钱几乎没了,村里建设垫付了一些,生活开支了一些,目前手头还负了些债。”吴运权说,趁着自己还年轻,他准备再出去赚些钱,把房子建起来,了却父母一辈子的心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