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www.bdfyy999.com/m/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史书记载,唐朝杨贵妃生于蜀地,好食荔枝,南海荔枝胜于蜀地,为博红颜一笑,唐明皇李隆基不惜动用国家机器,五千里路快马加鞭,几日即将荔枝送达。
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读之前肯定就有朋友猜到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类的思想在里头,这些我们就不谈了。
这本书远不止这一个硬邦邦的道理那么简单,何况只靠这个也很难写出好的故事。在我看来这本书之所以让人喜爱是因为它包含了许多人性的温度在里面:有善良大方的温暖,有权谋算计的冰凉,有忠诚勇敢的火热,有自私逐利的寒霜。
有太多东西值得诉说,但全说又会丢失主要想表达的东西,所以就聊聊我最想说的,也是最打动我的。
用一句话概括我想说的东西大概就是:总有些成长需要放手一搏。
下面的剧情也主要围绕这个展开。
1
从心出发
故事要从一个叫李善德的九品芝麻官说起,时间在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一年,大唐帝国此时还笼罩在虚幻美好的泡影里。
李善德年过五十,不善交际仕途平平,但这人有一个长处:精于计算。
初春二月的一天,在官场混迹20余年的李善德终于在长安购下一处小宅,他请了半天假去签购房合同,结果就是这半天假引出了后续一系列波折。
原来六月是宠妃杨玉环诞辰,皇上知道这个小媳妇爱吃荔枝,又不知是谁捅咕说岭南的荔枝最是鲜美,于是就下旨让下面操办:我小媳妇生日那天要吃岭南的鲜荔枝,你们下去办吧!
荔枝是不易保鲜的水果,刚从树上摘下就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又距长安五千余里,就是今天广东到陕西的距离。
这可难坏了办事官员,如此距离还要保证荔枝不变质,完全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各级官员便一层层往下推诿,很快推到李善德所在的小部门,他们没办法再往下推,因为下面已经没有部门了。上司一看,呀,今天李善德不在,让他操办此事岂不再合适不过?
于是直接将皇帝负责的“荔枝使”任命状递到李善德面前,李大爷当时就傻眼了,这尼玛是给人办的事?人到中年咋还特么这么难……
李善德正为没辙发愁在街上晃荡,迎面撞见两位朋友,见李善德一脸苦相,朋友忙问缘由,李没精打采解释一番,朋友便邀李善德借酒消愁。男人嘛,没啥事儿是一顿小酒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加两碟花生米。
三人边喝边聊为老李出主意,一个朋友劝李善德在这四月内利用荔枝使的职务之便多捞点油水留给妻女,在到点砍头前和妻子和离,保得家人温饱不愁。这是个很中肯的建议,虽然残酷,但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
另一个朋友建议李善德还是去岭南走一趟。为啥?朋友悠悠开口讲起往事:朋友年轻的时候官运平平,颇为惆怅。一天朋友在乱葬岗遇到位老兵,闲来无事二人闲谈,朋友从老兵口中得知,老兵本是戍边士兵,几回殊死拼杀靠的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念,临老这才捡回一条命回到长安。
朋友深受震撼,至此在官场放开手脚,官途这才慢慢有了起色。他跟李善德讲,你不去做怎么就知道没有办法,人在世上混一回,拼的就是放手一搏的魄力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李善德听后心中了然,胸中阴霾一扫而光,他决定放手一搏,动身前往岭南。
这是李善德第一次成长,在心里,他决定放手一搏,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消极逃避变成积极面对。人真的很简单,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豁然开朗。
从心出发,放手一搏,为了妻女家庭美满,为了长安房贷没还,为了生活得以残喘。放手一搏,虽然希望如蝼蚁般渺小不堪……
2
勇士在行动
好说歹说看看再说,三月,李善德到达岭南。
李善德第一时间拜访岭南经略使企图寻求当地政府帮助。经略使一看李递上的荔枝使文书,压根不信竟有此等荒唐事,怕是不知从哪冒出的大忽悠,李唾沫横飞解释,经略使仍半信半疑,李善德好说歹说半天最后才只拿到了一张在当地办事可以减少阻碍的符牒。
要想做到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依旧保鲜,线路绝对是第一个需要好好规划的东西,上文提过李善德善于精算,他展开地图经过一系列排列组合很快规划出四条可能用时最短的线路。
有了方案就需要试验,但进行试验起码要两样东西,一是需要大量金银雇佣人手,二是现在就需要成熟荔枝作为实验材料。幸运的是这些都没有太为难李善德,遇到一位胡商愿意用巨额现款交换李的符谍,这下就有了钱。当地最大荔枝园主是阿僮,一个活泼善良的姑娘,李找到她提出诉求,阿僮很爽快地帮李解决此事,摘下最早成熟的果子将其催熟,这下就解决了试验材料的问题。在此期间李还从胡商那里意外收获了一个黑科技双层瓮,里层装荔枝外层装凉水,这样又能延缓荔枝变质一两天。
很快雇佣骑手带着装在双层瓮里的荔枝沿四路各自出发,几日后各路飞鸽传信给等在岭南的李善德,结果并不理想,走得最远的一路也只走了总路程的一小半。
第二次试验李善德换成半熟的荔枝,让骑手走近路和平路两路,路线再次优化,但还是不够,李只好换个角度从荔枝保鲜上想办法。
在和阿僮姑娘交谈时,李善德魔怔了一样总苦哈哈地问有什么办法能让荔枝不变质?阿僮总开玩笑说你别摘下来呀。就是这句话让李善德眼前一亮,让他琢磨出这样一个方法。
先把荔枝连枝干砍下和土一起装在瓮里,唰唰往前跑,等什么时候叶子开始枯萎就把荔枝摘下,用盐水洗过密封存入双层瓮,继续唰唰往前跑,等到北方有了冰窖,再把凉水换成冰块,接着唰唰往前跑一段就差不多了。还有很多很多可以优化的细节在李善德脑中掀起一阵剧烈风暴,火花带闪电的那种。
他把所有的想法都记录下来随第三次试验马队一起赶往长安,留给他的时间只剩一月。
第三次试验马队坚持了11天离长安就剩一小段距离。这让李善德大喜过望,因为如果正式转运会开启国家机器比如驿站啥的都能给你用,效率可以更上一个档次。
李善德带着写好的转运计划书来到长安,因为上面针对荔枝转运一事存在权力博弈,所以下面的官员都不敢轻易审批,反正又折腾了几天李才拿到了官方许可。时间不等人,转眼已是五月末,这意味着李善德已经没有试验的机会,快马加鞭回到岭南准备最后正式转运。
李善德回到岭南仔仔细细把所有细枝末节安排妥当,马队浩浩荡荡出发了,为了应对不测李善德必须跑在马队前面,一把老骨头几乎散架本就枯萎的生命几近衰竭,他风尘仆仆跑到长安城外的乱葬岗,跑不动了,已经没有力气了,算下来马队应该不久就会到。整个过程发生了许多让他自我怀疑的事我们下文再提。
李善德眼巴巴望着城门,今天是贵妃诞辰,城内城外人员往来穿梭,到处洋溢着欢乐气氛,李善德能成功吗?不知道。阿僮姑娘劝他把媳妇孩子接来,辞官归隐岭南,多好!李也这么想过,但最后没这样做,可能只是不甘心,因为就差一点点这个任务就能完成,他想放手一搏。
这是李善德第二次成长,行动,他决定放手一搏,在成功与失败间徘徊,本可隐官悠然却选择死磕一番。人真的很执拗,说不清楚这东西是好是坏。
最后行动,放手一搏,为了毕生所学精算,为了数月汗水心酸,为了执着激情澎湃。放手一搏,无论成败只愿填补内心不甘……
3
有些道理,不求所谓
李善德在乱葬岗等到正午,远远望见一个黑色的小点迅速靠近,很快就见得一匹旋风快马驮着两罐荔枝杀入城内,一骑,只有一骑,但终究是成了。
后来结果咋样?贵妃很开心,李善德升官发财,众人皆大欢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些屁话说出来信都不信。怎么可能,这又不是一本童话书!
下面就说说第三块内容:真正的蜕变与成长,牛大发了跟你讲!
故事需要回到李善德跑到长安办理官方许可的时候。他兴冲冲把自己的转运方案交到相关部门,结果部门领导又相互推诿,鬼知道接了这差事会得罪哪路神仙,于是这个推给那个那个推给这个。就这样李善德像个皮球被踢来踢去,最后踢到了右相杨国忠脚下。
杨国忠大概听了听李善德的计划,觉得这事儿能办,就把象征身份的腰牌赐给了他。李善德还跟杨国忠讲了胡商赞助的事,李答应帮胡商申请一份正式文书,如此胡商可以获得一些在地方经营的特权。杨听后不屑一笑,朝廷的事自有朝廷出资办理,用不着他胡商插手。啥意思?胡商的政治投资黄了,李善德对人家的承诺也黄了。
李善德回到岭南找到胡商挺不好意思,胡商当时就火了,赔了这么多钱不说,没有正式文书日后交易符牒一事败露直接就是个死。那还在这儿跟你扯什么蛋,麻溜收拾东西,拜拜吧您嘞!
李善德心里也挺不好受,但他顾不得这些,因为很快就又要出发。
这天他去荔枝园监督工人准备荔枝,一到门口阿僮姑娘便满眼含泪踉跄着朝他跑来:老李你快说说他们……他们咋把我的果树全砍了?……
李善德见此情形也很气愤,他气汹汹揪住当地官员脖领:不是说只砍十棵树就好了,你们怎么砍了上百棵?官员也很无辜:这是右相的指示,十棵树送到长安只剩一棵。贵妃要吃荔枝,那皇后吃不吃?太后吃不吃?是不是别人都要吃?那是不是至少得有10棵荔枝树能送到长安,要保证这样我们地方上就只能准备更多来面对路途的损耗,我们也没办法呀李大人。
李善德听了无奈松开手,他知道官员说的是对的,从这他开始怀疑自己做得是否正确。他无力转过身去,背对着阿僮姑娘越走越远,他不敢面对这个善良的女孩,阿僮就站在原地,带着哭腔喃喃自语:骗子,你不是说你很厉害吗,你们城人都是大骗子!
李善德很难受,可他还是出发了,转运荔枝已经成了他的使命。他一直拼命赶在马队前面好为后面及时调整。他赶到下一处驿站出事了,驿站空无一人,马匹和补给都空空如也,驿站紧邻的村子也空空荡荡,村民为躲避因荔枝转运而加重的赋税全村搬空。
李善德只好把自己的马匹留在驿站,自己转水路前行。就这样一路突发事件不断,但都好在有惊无险,跌跌撞撞终于来到长安。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完成,开心吗?李善德并不开心。失望的胡商,难过的阿僮,背井离乡的村民,所有的所有都会成一个声音振聋发聩:你看看你做的这些屁事,有道理吗?
所以李善德要做些有道理的事,在高光时刻坠入无尽深渊。杨国忠对荔枝转运一事非常满意,他找到李善德说以后你就负责操办此事,升官发财那都不是问题。
李善德干了什么?他和杨国忠撕破脸皮说:你知不知道为了几棵荔枝全天下得付出多少?生命,物力,财力,要付出多少你们想过这些吗,啊?!这荔枝使我是不干,谁踏马爱干谁干!就这样,本来是唾手可得的权利和一片光明的前途却被李自己牵手打翻,哎,真是让人唏嘘。
右相调子怎么走,大家调子怎么走,一时间弹劾李善德的奏书漫天乱飞。一时间李判死罪板上钉钉,朋友对李的行为颇为不解,李也不去解释什么。这段时间李善德显得很坦然,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道,没有选择自己。
这是李善德第三次成长,成佛。他决定放手一搏,这次的选择是自我与众生,富贵显赫官运亨通对他来讲轻而易举,但他见过了生民疾苦,他敢与右相为敌,无惧生死。他已脱离肉体凡胎,飞升成佛。
为了胡商兄弟的生计,为了阿僮姑娘的家园,为了心中从未熄灭的良知与善念,为了这些,也不为什么,就是有那个道在那儿,我充满力量敢与权力一较长短,身死,道存,有些道理,不求所谓……
4
尾声
李善德就这样死掉了?朋友为纪念他就写下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显然不是,李善德正等着和阎王sayHello,结果另有高人妙手回春,一位姓高的大宦官告诉皇帝就是这个小官几日即把荔枝运来长安,皇帝一高兴就赏了李个果篮,虽然不是啥贵重赏赐,但只要是皇上赏的东西那就比啥都好使,最终李善德的判决也下来了,流放岭南。
原来最开始不是贵妃想吃荔枝,是姓高的大宦官一直捅咕说岭南荔枝如何如何好,贵妃这才和皇上提了一嘴,完了整件事的大半功劳也被其揽去,原来这个宦官是岭南人,人们叫他高力士。上层斗争是神仙打架,不关李善德什么事,无论如何,总算踏实了。
呼,这下是真的要结束了。第二年李善德带着妻女从此定居岭南,天天泡在阿僮姑娘的荔枝园里种荔枝,李家丫头闹着要李善德给她摘颗荔枝尝尝,李生硬拒绝:这是要上供皇帝的果子,你吃不得。不久当地官员慌忙路过此地,李刚想上前打招呼,询问今年采摘荔枝事宜,官员匆忙回道:还采个屁的荔枝,安禄山造反了!
这是最平凡的李善德,也是我最喜欢的李善德,他剥开一枚荔枝喂给女儿,柴米油盐,平平淡淡。他曾在历史银河耀眼闪烁,最终熄灭于琐碎平凡。纵观千古,无人能逃过这种归宿。真的很感谢作者为李善德安排这样的结局,归于尘土,归于平淡。
结束了?我还想最后说一样东西。
本书作者马伯庸受采访时曾说,一个人跟一本书的缘分是固定好的,年轻的时候可能读不懂,但当你经历的多了再回头看,那一部分就会豁然开朗。所以我到底想说啥?
我想说的是,你我皆如李善德一样渺小,值得我们放手一搏的东西有很多,就这样在一次次争取中可以得到成长,可以我现在的水平认为,有一样东西,我们都应该视为珍宝,我知道这样会有些跑题,但它远比成长也好,争取也罢更为重要,它值得我们分外珍惜,我们很多人都有但都忽略掉,没有的人对它无限向往,我认为它是让这本书更加升华的地方,也是李善德最后带给我们的,这个东西叫:往日如常。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我们总想和别人经历些不一样的东西,我们总希冀着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我们慢慢长大,慢慢发现自己和别人也没什么不一样,日子太平淡了,我们开始感到无聊,焦虑,烦躁,最初的梦想渐渐被磨平棱角。可我们有没有在意平凡的好,有喜怒哀乐,有炊烟袅袅,有真正的自己,当个小角色真的挺好!
更深的意思自己去想吧,我是写不清楚了,哈哈,反正挺好,挺好!
本文完,要不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