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桐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莞会展业升级进行时南方新闻网 [复制链接]

1#

8月22日,第43/44届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暨名家具机械材料展(下称“东莞名家具展”)正式落下帷幕,此次展会展览面积达到77万平方米,共有超过家企业参展,入场观众达人。

东莞名家具展的盛况是东莞会展业得到迅速恢复的精彩缩影。

今年7月,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在东莞举行,该年会是中国会展业最高规格的全国性行业盛会,年就曾在东莞举办,时隔13年再次回归东莞。这代表着中国会展业对东莞的高度认可。会上,东莞厚街被授予“中国产业会展示范区”称号。

加博会、海丝博览会、智博会、名家具展……一系列高规格大型展会每年在东莞轮番上演。截至年底,东莞平均每6天就有一个成规模的展会。在此前出台的《关于打造东莞会展业升级版的实施方案》里,东莞明确提出了“华南工业展览之都”和“广东国际会议之都”的总体定位,努力打造“一区两极”(即东莞会展经济集聚区,滨海湾会展服务业增长极和水乡新城国际会议增长极),全面提升东莞会展经济格局。

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东莞会展业升级版正在加速成型。

撰文:洪海戴双城

实力雄厚

30年办展成就“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今年5月,第十二届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在线上开展,通过“线上展览+直播带货”的形式,帮助企业进行线上的宣传推广与渠道拓展,寻求上下游供应链合作。这是东莞举办国家级展会的线上尝试。为期4天的展会吸引超过万批发从业者在线“云观展”。

7月底,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暨中国会展经济(东莞)论坛在厚街举行。

8月,第43/44届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暨名家具机械材料展举行。

……

“线上加博会举办期间,店铺的浏览量猛增,这对于品牌的打造相当有利。”东莞皓奇乐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荣忠介绍,借助线上加博会,该公司将线下的订货会搬到了线上,整个加博会期间,意向成交额达到了万元。

而刚结束不久的东莞名家具展,成为众多家具品牌转向内销的重要途径。在展会的前两天,广东欧工软装集团就已经签约10多家店,成效超过预期。该集团董事长欧杰介绍,由于国内市场好于预期,经销商选择开设成本比社区店高5倍甚至更多的城市中心开店。

业内人士认为,东莞会展业的复苏,意味着市场的真正复苏,不但可以拉动住宿、餐饮、交通、广告等上下游产业链全面复苏,企业也可通过会展平台获取订单开拓市场,从而形成具有活力的循环系统。

东莞举办展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自年成功举办“东莞改革开放十年成果展示会”以来,迄今已走过30个年头。东莞秉承“产地办展”的理念,初步实现了会展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和标准化,开创了“两馆一体化经营管理”“展贸合一”等办展模式,连续蝉联“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称号。

据不完全统计,年至今,东莞共举办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等国家级、极具行业影响的品牌展会活动场,展览面积(含展贸一体)约.38万平方米,共有家品牌企业前来东莞参展参会,累计观众采购人数.6万人。

大型展会活动的成功入驻,代表着市场对东莞的认可。近年来,东莞新引进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活动25个。这对于推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外开放和增强城市发展竞争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珠三角会展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展厅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其首期40万平方米的展馆于年启用,加上佛山的谭洲会展中心,珠三角区域展馆规模将翻一番以上。

前不久,佛山三龙湾提出,基于“会展+产业+城市”的发展模式,以“产地展”为拳头,致力打造“工业会展第一馆”。可以预见,未来珠三角会展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大都市、大展馆的“虹吸效应”将有加强之势。

前所未有的行业态势下,东莞会展业应对挑战,抢抓机遇。今年,东莞专门制定了《关于打造东莞会展业升级版的实施方案》,为本地会展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面临外部调整与机遇的东莞会展业,其“升级版”的潜力与价值,被中国乃至国际会展业所看好。

明确定位

剑指“华南工业展览之都”

东莞在不断调整会展业发展方向,从最初争做“中国展览之都”,到力求跻身“会展名城”,再到定位“华南工业展览之都”“广东国际会议之都”,东莞会展业不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经验总结,调整城市会展战略定位,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谋求适合东莞会展业成长的道路。

东莞办展来自于本地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东莞是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基地,拥有17.8万家工业企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达53.7%,高新技术产业占比41.5%,规上工业企业已突破1万家,形成了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造纸五大支柱产业,玩具、家具、化工、包装印刷四大特色产业的产业体系和完整产业链。

“华南工业展览之都”就是围绕东莞“国际制造名城”发展战略,以做大做强工业类专业展会,推动会展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技术和市场等强有力的平合支撑,以工业特色増强东莞展会的竞争力,打造华南工业展览目的地。

在去年5月的“智博会”上,参展商东莞市固达机械有限公司带来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数控铣床。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其产品通过多次创新和调整,一改传统设备的弊端,在人力和效率上领先于同类型产品。技术改良后,与普通机器相比生产效率快4倍。

“智博会”就是东莞工业展会上的成功案例。“智博会”前身为由香港讯通展览公司主办的“东莞国际模具、金属加工、橡塑胶及包装展暨国际(东莞)铸业展”(下称“DMP展”)。首届“DMP展”于年在东莞篮球馆创办,并发展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机械设备类展会。年,东莞进一步支持DMP展做强做大,对连续举办16届的DMP展进行整合提升,升格为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

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定位为国内外高端先进机器人、智能装备及其零部件主题专业年展,前4届规模和影响力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中国机床展,每届面积均逾10万平方米,连续四届累计吸引家品牌企业参展。

而在深化“广东国际会议之都”发展策略上,东莞充分认识到会议业作为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全国性、国际性的行业会议,对争取产业发展话语权有重要意义。为此,东莞在积极推动会议与展览融合,做好产业交流与交易平台的同时,促进产业政策实施和企业创新发展相结合。东莞有关部门和有条件的镇街,将积极策划、组织与产业相关的新品发布、行业趋势等会议项目,不断增强东莞产业发展的话语权。

东莞正是在外部环境与自身会展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自身会展业定位。紧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机遇,根植于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与繁荣的消费市场,东莞探索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会展业发展道路。

升级行动

整合资源打造“一区两极”

当指针拨回至年,彼时的东莞厚街被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授予“中国会展名镇”称号。13年后,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再次授予厚街“中国产业会展示范区”的称号。这两个称号,见证了东莞会展经济的发展。

《关于打造东莞会展业升级版的实施方案》提出,努力打造“一区两极”,全面提升东莞会展经济格局。“一区两极”即东莞会展经济集聚区,滨海湾会展服务业增长极和水乡新城国际会议增长极。

厚街是东莞会展业发展最深厚的区域,将打造东莞会展经济集聚区——东莞国际会展新城,即以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为核心,地铁2号线展览中心站和穗莞深城轨厚街站两个轨道TOD为支撑,统筹周边约6平方公里区域为载体,规划建设东莞国际会展新城。

刚刚获得“中国产业会展示范区”称号的厚街,其发展蓝图已然清晰。未来,东莞将把国际会展新城打造成为东莞的会展产业中心、会展经济总部基地、国际贸易及采购基地、国际商业服务业特色区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知名的、有东莞特色的会展经济集聚区。

滨海湾会展服务业增长极和水乡新城国际会议增长极的规划蓝图,则是基于东莞城市发展的脉络。

滨海湾新区会展服务业的优势不言而喻。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一,滨海湾新区是代表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是东莞未来城市形象的标杆地区,这为打造会展服务业增长极提供了战略支撑。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滨海湾新区,邻近港澳,毗邻广深,距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仅10分钟车程。滨海湾新区独特的地理优势,将主动对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通过“一会两地”“一程多站”等模式,打造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资源共享、补充配套、共同发展的会展服务功能区。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滨海湾新区将聚焦高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招引一批龙头型产业项目,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水乡新区发展会议会展业则在交通区位、发展空间、产业基础和人文环境上有着深厚底蕴。水乡新区的东莞西站将建设成为湾区一流水准的综合交通枢纽,形成集商务旅行、市内通勤、过往转乘等功能于一体的“大交通”功能。而水乡新区划定总面积约2.5万亩的八个产业主题岛,不仅有空间建设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发展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会议会展业,还有潜力发展与会议会展业态互为配套的工业产业、商务活动、商贸购物、休闲时尚和文化旅游。

“一区两极”规划,恰恰是东莞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实力与区域资源分布所描绘的会展经济宏图。

■专家访谈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

东莞会展业应创新求变

迄今,东莞会展业已发展了30年。如今,东莞以“华南工业展览之都”和“广东国际会议之都”为总体定位,努力打造“一区两极”。东莞该如何把会展蓝图变为现实?在大湾区会展业的竞合之中,东莞又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对此记者专访了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袁再青认为,大湾区内部各城市的会展业是竞合关系,东莞从本地特色、工业特色出发,提出独特发展思路,这是东莞会展业创新求变的举措,也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错位发展的必然要求。

南方日报:年厚街被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授予“中国会展名镇”的称号,今年又被年会授予了“中国产业会展示范区”的称号。您如何评价13年来东莞会展业的发展?

袁再青:东莞会展业的发展,在于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东莞最早的展馆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后来政府及时将展馆进行市场化改革,民营资本于是介入到本地会展业,通过股权转化推动机制转化。在服务模式上,东莞一直在创新。东莞在培育本地的会展品牌上,承接了全省、全国的重要展会,提出来会展为产业服务和“展贸结合”概念(即会展业和贸易结合),这在当年中国会展业内是非常先进的理念。

南方日报: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您认为这会为东莞的会展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袁再青:现在大湾区的会展业,我觉得是一个竞合的关系。实际上,大湾区的会展业蛋糕是有限的,在展馆、会展项目、人才等资源上,各座城市都在竞争。当前,东莞提出“华南工业展览之都”和“广东国际会议之都”的定位,这是东莞在创新求变,与大湾区内城市错位发展。东莞从本地产业特色、工业特色出发,提出独特的发展思路,这使得中国会展业对东莞抱有很高的期待。

南方日报:东莞会展业的产地办展思路被业内广泛认同,但是也有人认为东莞会展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袁再青:东莞的外贸依存度很高,因此东莞会展业和国际大循环息息相关。当前,我国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做好会展业。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上,东莞的外向型企业需要继续开拓市场,会展业应该给予他们有效的平台,使得企业能够继续发展,这是东莞会展业很重要的任务,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57场

年,东莞举办展览规模在平方米以上的展览会共57场,总参展商超过1.5万家,吸引采购商和观众超过万人次。

年至今,东莞举办国家级、最具行业影响的品牌展会活动场,展览面积(含展贸一体)约.38万平方米,共有家品牌企业参展。

25个

年至今,东莞新引进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中国国际(广东)环保节能展等大型展会活动25个。

46.72万人次

智博会连续四届累计吸引家品牌企业参展,超过30多个国家46.72万人次进场参观、洽谈和采购,专业观众比例达95%以上。

20万平方米

东莞将重点推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升级改造,按照室内20万平方米的目标逐步加以落实。在年底前,争取完成新建3万-5万平方米的新展馆。

■记者观察

提升会展经济格局势在必行

当前,面对大湾区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纷纷将会展经济摆在愈加重要的位置,东莞全面提升会展经济格局势在必行。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场馆建设是会展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场馆建设上,东莞会展经济集聚区正在推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扩容提质。

针对大型品牌展会的场地需求,东莞将重点推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升级改造,按照室内20万平方米的目标逐步加以落实。在年底前,争取完成新建3万—5万平方米的新展馆。此外,更新改造与升级展馆功能也在同步进行。

滨海湾新区则把会展服务功能落实在发展规划和城建规划上。为形成深莞一体化模式,滨海湾新区在年启动现代化的交通等基础设施,计划在年起逐步推出有足够规模档次的酒店、写字楼,满足会展业及相关行业各方面的庞大需求。

站在基础设施大建设、大发展的良机之下,水乡新区将大力发展以重要会议论坛为主,专题特色展会为辅,以研学游为特色的会议经济增长极。依托会议会展产业,水乡新区进一步丰富其城市产业功能,将打造成为东莞会展产业中心之一、会议会展经济总部基地、国际贸易及采购基地、国际商业服务业特色区域,成为湾区知名的、有水乡特色的会展经济集聚区。

水乡新区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是其独特优势,也将赋予会议会展产业独特的底色。对此,水乡新区将推动会议会展产业与旅游产业、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拓展。一方面,将借助功能区内华阳湖等自然景观聚集人气;另一方面,也利用会议会展的拉动性提高功能区内景观的知名度。

与此同时,东莞将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加快建设,在深化与港澳会展经济的合作中,东莞进一步加强与港澳的人才交流与培养、汲取港澳发展会展业的先进管理、学习港澳会展业的环保概念。

香港、澳门以第三产业为主,金融业、旅游业发达,集聚了不少知名展会和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及商客。在产业互补上,为进一步满足游客及商客在港澳参展观展后可实地参观产业的需求,东莞拟加强与香港、澳门等大湾区城市的联系,加快推动大湾区会展业“异地+异业”一程多站的新消费格局。

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东莞会展经济,两次举办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孵化培育出多个全国性、国际性会展品牌,这是对东莞会展业发展实力的最好注解。以“华南工业展览之都”和“广东国际会议之都”为总体定位,努力打造“一区两极”,全面提升东莞会展经济格局的道路已经明确,规划蓝图也在稳步推进实施。

面对当前国际会展业发展新变化、新情况,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认为,东莞会展业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做好展会。在数字经济方面,东莞要将数字技术与会展高度融合,将各种科技手段融合到实体展中,这也是东莞会展业需要深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下,东莞会展业面临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合作。而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东莞也已找到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瞄准“华南工业展览之都”和“广东国际会议之都”的总体定位,努力打造“一区两极”,东莞会展业升级版已近在咫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