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桐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蔡京童贯高俅的晚年结局如何大快人心 [复制链接]

1#

年,金*兵分两路南下攻宋。

由于此时的宋廷正沉迷于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喜悦中,上下文恬武嬉。

加之金人为迷惑宋廷,不断遣使示好,未露出一丝要打北宋的意思。导致宋廷对金人毫无*事戒备。

所以当金*入侵时,宋*毫无准备。战争开打后,宋*是一溃千里。刚刚才收复的幽云十六州,几天就丢了。

之后,金*突破宋*北部防线,长驱直入。先打败了河北方向的宋*,接着又兵临太原城下。

金*包围太原时,童贯恰好在太原监*。听说金*杀至,童贯撒丫子就要跑,打算直接逃回京城。

眼见童公公要跑路,太原守将张孝纯拦住不让他走。说:你作为皇帝心腹,不号令天下兵马全力抵抗,现在却弃之而去,把大好河山丢给敌人,你对得起皇帝吗!

然而,童贯脸皮可厚了。他当即就反咬张孝纯一口,说:我童贯受命为宣抚,不是来守疆土的。你要留我留下来坚守,还要你这个地方官有何用?”

说完这番“大义凛然”的话后,童贯头也不回的就跑了。谁也拦不住。

无独有偶,听说金*打过来时,童贯的主子宋徽宗爷吓尿了。他当时能想到的应对之策,一是跑,二是和。

现在马上跑,肯定不合适。毕竟金*还没杀到汴京。于是,徽宗就先派了一个叫李邺的大臣去到金*大营去讲和。

结果,徽宗不派人去谈和,还倒好。派人去谈和,反而还坏事。

什么情况呢?金*志在灭宋,徽宗请和,金*当然不答应。李邺必然是无功而返。而他回去向徽宗复命时,说金*是“人如龙,马如虎,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还说如果我们抵抗,必然“中国如累卵”。

这几句话,刺激到了徽宗。彻底把徽宗心底里残存的一丝抵抗信念也一扫而空了。

所以谈和失败后,徽宗立马就想到了跑路。

他把蔡京的儿子蔡攸找来,说自己想走,让身为宰相的蔡攸留在京城“顶缸”。

蔡攸不敢忤逆徽宗意愿,也不愿意留下来当炮灰,便对徽宗说:皇上可不能跑,要是没皇上了,民心士气就崩溃了。您不如传位太子。让太子以皇帝身份留下来抗敌。

徽宗听后,略有犹疑,先说容我再想想。但过了不久,他又听说金*准备渡河,害怕自己再磨蹭就逃不掉了。便不再犹豫,把李纲等大臣叫来训话,说自己绝没有留恋皇位之心。同时还下诏,正式传位给太子赵桓。

徽宗的意思很明确——太子留下,李纲等大臣也留下辅佐。他自己跑路。

按一般情况来说,皇帝要禅让,太子肯定是感激涕零。可算熬出头了。

但当时的太子赵桓,也就是宋钦宗,却觉得这不是啥好事。父皇把国家糟蹋成这样,朝*又被童贯等六贼把持,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即位,能有什么大作为呢?还不就是个炮灰。

所以,他就坚决不干。为此,他还装病。

见钦宗不配合,徽宗无奈,只好派蔡攸和六贼之一的王黼,去绑架钦宗,逼他登基。

最终,钦宗是被人强行*袍加身,被强行抬上大殿登基的。

据说钦宗继位时,哭昏厥了。登基大典是在钦宗昏迷状态下完成的。

一个皇帝在昏迷的状态下被扶上宝座,这在中国历史上,大概也是仅此一例了。

钦宗醒来后,徽宗已经跑了。说是去到江南的镇江,为钦宗烧香祈福,打赢这一战。当时跟着徽宗跑路的人,都是徽宗心腹,有蔡京、朱勔、高俅等人。

而恰恰这个时候,童贯从太原跑回了京城。

钦宗听说后,很高兴。便下旨,让童贯留守京城,自己御驾亲征。

童贯不知道钦宗是何意,又自知不是新皇帝心腹,便直接不甩钦宗面子,又跑了,带着两万多亲*,向南面逃跑,追赶早就跑路的徽宗一行人。

钦宗听说后,大怒!派人追回童贯,准备把他发配到海南三亚。

同时为了招揽人心,钦宗还下诏,把蔡京贬到广东雷州。

不过,童贯当时还不知道这事。他在江苏的盱眙追上徽宗后,居然还有闲工夫与高俅等人争风吃醋,并在徽宗面前告了高俅一状。

相比于之下,徽宗还是更信任童贯。故而,在童贯的谗言下,高俅便被徽宗下旨,留在了淮河北岸。

名义上,徽宗是让他“控扼淮津”。实际上,他是被徽宗踢出了“朋友圈”。

高俅也不傻。既然失宠,那还不如回去开封算了。而回去之后没多久,高俅就病死了。

所以,考虑到高俅死得早,不仅躲过了靖康之变。也躲过了金*围城。死之前,没受什么肉体折磨。说他是善终,是可以的。

当然,被老皇帝踢出朋友圈,不受信任。高俅临死前,心里肯定是极度郁闷的。

插一句。高俅死后,由于太学博士李若水等人上书,指责高俅生前败坏国家**,导致金人长驱直入,罪同童贯。所以高俅死后不久,钦宗就追夺了他所有的生前荣誉。高俅也因此被世人唾弃,还在后来的水浒传中与蔡京、童贯等并称为四大奸臣。

然而其实以高俅的咖位来说,他是远不配与蔡京、童贯并列的。他只是个小角色。

再说童贯和蔡京。

踢走高俅后,童贯继续作死。当时有很多随徽宗行动的禁*将士不愿逃亡,便跪在地上请求徽宗回去。童贯觉得这些人碍眼,居然下命令让自己的亲*向这些阻拦徽宗的将士放箭。当场射杀了一百多人。

消息传回开封后,谏官、御史群谏,要求钦宗严惩童贯。钦宗随即就坡下驴,又派了一路人,在童贯接到第一封圣旨,被贬往三亚的路上时,派人将他截杀。

于是“一代战神”童贯,最终被钦宗派去的监察御史张澄斩首于广东南雄。

童贯死后,其头颅被带回开封悬首示众。

至于蔡京,他被贬后,老老实实,没做什么幺蛾子事,因此钦宗便没杀他。但由于他当时一把年纪了,受不住颠簸。所以最终,他死在了湖南长沙。

据一些史料的说法。蔡京被贬后,拉着满满一大车珠宝。但由于平生名声太糟糕,沿途老百姓皆憎恨他,他虽然拖着满满一大箱珠宝,却买不到生活所需用品,沿途老百姓都不卖。甚至蔡京连住客栈都被拒之门外。

于是,身体本来就不好的蔡京在走到长沙附近时,再也坚持不住,最后饿死了。

初,元长之窜也,道中市食饮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遂穷饿而死。——《挥尘后录》

值得一提的是。蔡京被钦宗贬谪之前,他就已经失宠了。被他的儿子蔡攸取代。

有一段时间,蔡攸还建议徽宗杀了蔡京。

这两父子,真可谓是“父慈子孝”。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子。

当然,蔡攸的下场,同样也不好。

蔡京被贬后,蔡攸也被宋钦宗贬谪。蔡京饿死后。有御史上奏,说蔡攸也是浑蛋,罪责不减于蔡京,建议流放海南岛。

于是钦宗便索性派人把蔡攸杀了。

说到这里,有心人肯定也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蔡京、童贯等人都是被钦宗拿下的。

钦宗为什么要对这些人下手呢?难道说,他是一代圣君,眼睛里容不下奸吝小人。要拿这些奸臣的脑袋弘扬正气吗?

还真不是。他之所以要拿下徽宗朝“六贼”。

主要是因为徽宗退位后,人走了,权力却死捏着不松手。蔡京、童贯、蔡攸等人,都是徽宗的心腹近臣,都是辅佐徽宗控制朝*的关键人物。而钦宗想要做一个有实权的皇帝,就必须要先拿下这些徽宗羽翼。所以他们自然也就是钦宗极力要铲除的眼中钉了。

从某种意义上,这是*治斗争。典型的狼吃狈,狈吃浪游戏。与弘扬正气没有太大的关系。

最后说说宋徽宗。

当自己的心腹被儿子逐一拿下后,远在江南的徽宗也感到心慌了。

徽宗心里明白,天无二日,土无二王。自己的心腹一个接一个的被拿下,如果钦宗坐稳了皇位,自己岂不就变成孤家寡人,与晚年的唐玄宗无异了?

所以徽宗不断地刷存在感,不停地往全国各地发诏书。但很搞笑的是。当时只要徽宗发一道令旨,钦宗就紧跟着也发一道圣旨,以此抵消徽宗的令旨。

父子两人打得是难解难分。

然而,钦宗毕竟是当朝皇帝,徽宗毕竟只是太上皇。久而久之,徽宗渐落下风,地方官员渐渐也就开始怠慢徽宗这位“退休皇帝”。

另外,徽宗逃亡前,身边带着的*队都是北方人,在南方待不惯。如果徽宗长期待在南方不北还,他们就有哗变的可能。

所以徽宗与钦宗争权夺利失败后,也就认清了形势,主动回到了开封。而他一回去,不出意外的就被钦宗软禁了。

后来金*二度南下攻宋,剑指开封。糊涂了一辈子的徽宗这个时候却突然英明起来,他给钦宗上书,说咱俩不能待在一个地儿,如果待在一个地方,万一金*再来,城池一旦失守,咱俩就全完了。所以他建议钦宗放他去西京洛阳招兵买马,整顿河山。

结果钦宗看完上书后,微微一笑,心想我还不知道你要干嘛?你不就是想再次另立朝廷吗?如今我已经当上皇帝了,岂能允许你复辟?

故而,徽宗的建议就被钦宗搁置。钦宗既不答应,也不回绝。徽宗继续被儿子软禁。

年,金*攻破开封。徽宗和钦宗一起被金*“一锅烩”。

这便是“靖康之耻”。

宋徽宗会为他的无耻付出了代价,宋钦宗也为他的*迷心窍付出了代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